跳到主要內容

上山下海的一天之礁溪、外澳、石城旅

最近翻閱一些網友以及身旁朋友分享的照片,也很想親自去鷹石尖一窺它的風貌,順便把沿路上的景點也去走走,於是又開始著手計畫著行程來趟腳踏車之旅,就等著休假的到來,但是出發的前一晚,聽氣象預報說北部雲層較厚,東北部迎風面以及局部山區會有短暫陣雨的情況,看起來天氣狀況很不優,但是我似乎太想去了,於是一直對自己洗腦說不會下雨的放心就睡覺去了,隔天清晨醒來,跑去陽台看果然雲層很厚、霧茫茫的,但不知哪來的興致,還是整裝好後,就出門搭車去了。
從南崁搭噶瑪蘭號到圓山捷運站,沒想到在高速公路上塞車就算了,到捷運站要往台北火車站時,好幾班捷運都塞滿滿的人,於是等了好幾班車後才上車,歷經一番波折後,終於抵達台北轉運站,把腳踏車安置好之後,總算可以好好坐在往礁溪的車上,聽著歌稍微休息一下。

從台北轉運站到礁溪轉運站,大約只要一小時多的車程,這也是我搭客運的原因,比火車快上許多且又便宜,抵達礁溪轉運站時,就把腳踏車摺回來,稍作調整後就出發往礁溪溫泉公園,結果發現溫泉公園就在轉運站附近。

很快就來到溫泉公園了,發現這裡有一區是露天的泡腳池,免費供大眾使用,很適合這種微冷的天氣,再加上綠意盎然的周遭環境,是何等愜意和優閒阿。



而我也沉靜在這舒服忘憂的環境,盡情享受泡足的樂趣,除去連日工作的疲倦感,身心頓時放鬆了許多,真的是難得悠閒的好時光阿。



如果不急的話,這裡也有設置小咖啡廳,可以來杯咖啡品嘗一下,且可以邊漫步在這生意盎然的公園裡,享受這寧靜的片刻。

沿著指標來到森林呂風,這裡田園景致相當有fu,小橋、流水、石椅以及竹林圍繞著,彷彿進入了鄉間原野的日本。



走進竹林小巷底會看見一棟充滿日本和風式設計感的主建築物,原來這是泡湯的地方,採使用者付費,我想能在這麼優美的環境下享受泡湯的樂趣,應該是很棒的體驗!

在溫泉公園休息後,就繼續往頭城方向騎,前進下個目的地,接近時,發現有逗趣的傳統木刻人型圖騰,原來這是蘭陽博物館的館徽。

覺得蘭陽博物館建築充滿現代感,彷彿巨石坐落在蘭陽平原上,不管是從哪個方向看去都具有唯美感,配合周遭造景與湖面相映,感覺意外的融合在其中。



其實還滿想進去參觀看看得,只是因為時間真的有限,只好在主建築外面拍照留念一下,深覺得設計得非常有藝術感,內部感覺是採用外面的自然透光,光和影的表現應該非常美才是。





蘭陽博物館緊鄰在烏石港附近,原來早期港區裡的礁石呈黑色,所以居民便叫這個港口為烏石港,很好奇這三隻類似風帆造型的鋼柱到底寫些什麼呢?!

現在才知道如果要到龜山島或者要賞鯨的話,要從烏石港這邊搭船去,以後有機會的話可以來去參觀看看。

稍微逗留一下之後,就繼續向前騎,來到外澳服務區,黃色與不對稱的建築顯得特別突出,如果天氣好配上藍空的話,應該會很美得說。

從入口處照理說應該剛好可以眺望到龜山島,可惜天氣真的不優能見度低,龜山島整個消失,是有點小小的遺憾!

今天出乎意料的少人,可能受天氣影響吧。不然逢週末假期遊客眾多,可以看到別人在衝浪、戲水,甚至可以看到別人在玩飛行傘呢!不過這樣也好,可以獨自享受這片寧靜的大海。



一直很想嘗試在海邊跳躍的照片,但是天氣不好又跳躍失敗超出片幅因此作罷,所以改拍拍腳踏車遙望遠方的感覺。

接著就繼續往下騎了,沿路上幾乎都是山海相伴的公路,岩石似乎受到海浪長年拍打與侵蝕,呈現方格切割的線條。

接近大溪火車站附近時,會遇到大溪灣,白花花的海浪輕輕拍打上岸,配上柔細沙灘,有蜜月灣之稱。

因為要去鷹石尖,所以要從內大溪路上去,會先穿過小巷民宅,接著就是一連串的上坡,很喜歡東部火車鐵軌的延伸感,穿梭在山與海岸之間,真美!

沿路上車輛稀少,不斷的髮夾彎向上,越走越進入山區裡頭,山區霧氣大,越騎越有點慌慌的,很怕突然下大雨。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天氣不好,山區都會起霧飄毛毛雨,導致路面都有小青苔長出來了,有股小清新的感覺。

歷經一番波折之後,終於看到往鷹石尖入口的牌子了,這條通往鷹石尖的路因為起霧加上毛雨的影響,地面充滿泥濘與碎石,看起來帶點神秘感想一窺究竟。

本來想說只有一小段路,就把車子一起慢慢推上去,誰知似乎有段路,加上越到後面路越小,幾乎要扛車了,一不小心差點滑倒連人帶車摔下去,真的不得不小心。

最後從樹林中穿出來,漸漸看到光亮、聽到海洋的聲音,才知道我已經抵達了,終於阿!雖然霧茫茫的,但是別有一番風情。

雖然雲層厚霧氣大,把龜山島整個藏起來了,但還是風景依舊很壯闊視野很讚,如果是放晴碧海藍天的話,應該更是一絕阿。從這可以眺望到沿岸的公路以及大溪漁港。



剛到這邊還真的有點害怕,因為沒有護欄之類的,越是靠近懸崖邊身體本能反應會有種抗拒感,旁邊剛好都沒人光觀客,可以靜靜享受這片美景,有種征服的感動。





休息一陣之後,趁著天色還亮著趕緊下山才是,很快得就滑到山下去,就到附近的雜物店買杯水喝之後就繼續趕路了,沿路都是海山綿延不絕的景色,邊騎邊欣賞沿岸風景。



當騎石城火車站時,就在猶豫要不要繼續往下騎,本來打算沿著舊草嶺隧道騎到福隆,但是印象中好像有管制時間封閉了,只能繞東北角一圈到福隆,但因天色已漸黑了,後來就在石城車站搭火車到福隆吃便當去。

後來覺得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因為這邊好像下過雨似的,而且來到這邊已經天黑黑了。傍晚的福隆火車站這邊還滿冷清地,店家大多已經打烊了,和早上以及假日人潮相比差很多。

來到這一定要品嘗一下福隆便當,雖然菜色都沒變,但就是很喜歡這味,我也滿幸運的,原來我是倒數最後10位,後來的客人陸續上門後,就從老闆那邊聽到賣完了喔。

吃飽喝足之後,在等待火車的同時,就到車站附近走走,突然想起之前從猴硐一路騎到福隆再從舊草嶺隧道再繞東北角環一圈,沿路上景色令人相當難忘,有機會的話再來回味一下。



最後搭上七點半多往樹林站的區間車,雖然是區間車很慢,不過至少慶幸還有車可以回去,之後就在車上打盹,走走停停直到樹林站後再轉搭另一台有經過桃園的區間車,結束今天的行程。


後記:

 之前就一直想嘗試帶小摺搭客運到宜蘭去,比起搭火車到宜蘭的方式快上許多且車票也較便宜,雖然出門前的早晨曾一度懷疑是不是該出門,因為天氣狀況不是很好,但最後還是決定衝了,畢竟都已經計畫好了,實在是不想待在家消磨寶貴的休假,一路上都霧濛濛的,只有在山區有飄點毛雨,大致上還算幸運沒碰上什麼大意外,最近看到一句感同身受的話"閱讀是心靈的旅行,而旅行是心靈的閱讀",常常看到許多人分享的遊記後,心中也莫名出遊,最後也想親身實際去體會一路上美好的景色,我想這句就是最好的應證。

相關連結:

上山下海的一天之礁溪、外澳、石城旅-flickr相簿

Marathon's World 記錄

鷹石尖風景實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