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0的文章

老地方觀景平台

隨著時間的流逝與變化,感覺自己的興趣也跟著改變,以往很喜歡騎著腳踏車到處拍照記錄,但由於拍出興趣之後設備也跟著升級,如果要揹著相機與鏡頭騎腳踏車實在有點不便,後來逐漸轉移成登山攝影類型,登山背包背負性較好之外,可以放慢步調享受拍照帶來的樂趣,但偶爾想去輕鬆一點的景點,只想攜帶一顆畫質好焦段夠用一鏡到底的鏡頭,讓我萌生想購買Sony fe24-105 f4鏡頭的念頭。

觀音山.牛港稜步道

一直以來都以為觀音山只有硬漢嶺步道而已,不知道原來還有另外兩條步道可以走,別分是牛港稜步道和林梢步道這兩條,透過戶外型的Youtuber介紹之後,才對這兩條步道有初步的認識,感覺還挺平易近人的難度不高,一直想找個機會去走走,傍晚再去登硬漢嶺步道去拍上方觀景台的夜景,真的是一舉兩得呀!  

新寮瀑布步道

結束了仁山植物園的參訪後,就接續往位在附近的新寮瀑布步道前進了,大約10分鐘的車程就可以抵達了,這邊就比較不需要擔心停車的問題了,停車場還滿空曠好停,但是還滿訝異的是這裡平日就有不少的遊客耶,大概是天氣還滿炎熱,大家都就想來這邊清涼一下,趁著這次機會又可以來試一下減光鏡,自從買了後好像也沒拿來拍過幾次,對於操作還是有點不是很熟悉,我想這邊應該很適合來練習。 印象中入口處這邊好像沒有廁所,必須左轉步行至冬山工作站才有公廁使用,所以出發前要去上廁所就要先在這邊解決再出發。 進入步道前有座小亭子要自主登記,應該是為了提升遊憩的品質與降低環境生態的影響,步道有採總量管制,假日進入步道人數以350為限,但不知道是否有嚴格在執行就不了了之了。 不過這次來比較可惜的一點是步道因第2層瀑布路段進行擋土牆施作工程,目前僅開放到第1層瀑布。 看了附近地圖有標示新舊寮溪名字差異,就滿好奇為何有這分別,查詢了一下原來有兩說,一說先民為抵禦外侮,在此設立隘勇寮,而有新寮與舊寮之分。另一說乃此地在日治時代大量砍伐樟木,提煉樟腦油,而新寮、舊寮皆為樟腦寮名稱。 走著走著有時會遇到小岔路,但後來發現都會接回主線上,所以選哪條走都沒有差。 兩條岔路我都有分別走過,但個人覺得裡面這條小路比外面的碎石路走起來舒服了很多。 仔細地往地上一瞧,發現一片片的木屑,原來是利用鋸木剩下的小木片鋪成的,走起來很舒適,還不時散放出原木的芳香氣味。 一路走過來,還算平緩沒有什麼起伏,感覺還滿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郊遊踏青的好地方。 抬頭往上看,發現樹上長滿一顆顆綠綠的果實,讓我覺得密集恐懼症快要發作了!全身快起雞皮疙瘩! 基本上步道就是沿著新寮溪了一旁走,沿途可以聽到叢林鳥叫、潺潺的溪水聲不絕於耳。 印象中應該不用半小時吧,就可以抵達第一層瀑布了,從遠處已經可以看到通往第二層瀑布的吊橋與第一層瀑布的景觀。 換上70-200mm F4的鏡頭再加上減光鏡拍,發現雖然瀑布有水流如絲的感覺,但個人覺得減光鏡調太重會造成明顯的色偏,怎麼後製好像都沒救了。 很快地就來到了吊橋這邊了,也意味著已經抵達了第一層瀑布了。 吊橋是連結通往第二層瀑布的道路,但因為路段進行擋土牆施作工程,所以在吊橋的另一端是封住禁止進入的狀態,只能在吊橋上欣賞第一層瀑布景色。 其實這邊有搭建觀景平台就在吊橋不遠處,可以近距離欣賞第一層瀑布的全貌。 從這邊就

仁山植物園

宜蘭行的第二天打算去拜訪收藏在口袋景點名單已久的仁山植物園與新寮瀑布,慶幸的是預定的民宿距離這兩個景點車程不遠,所以可以睡久一點再出發,因為昨天真的有被桃源谷大溪線步道給操到,經過一夜的休息,左大腿膝蓋附近的疼痛感稍稍有舒緩一些,但會不會走一走又痛起來就不知道了,於是在民宿吃完了早餐之後,就開著車緩緩來到了仁山植物園。

桃源谷步道.大溪線

前幾年曾經趁芒花盛開的季節探訪過草嶺古道,抵達山頂之後有一條支線可以繼續通往桃源谷,但可能還要耗費幾小時的時間才能抵達,由於身上沒有準備足夠的食物和水,就打消繼續往桃源谷的念頭,直接往大里天公廟下山後搭火車回到福隆去。過了許久,無意間看到別人分享桃源谷的景色真的美極了!查了一下路線,發現原來有不同的支線可以抵達上方的桃源谷,其中一條目前離我位置最接近的應該就是大溪路線了。

北關海潮公園

本來想好好測試一下新入手的可調式減光鏡效果,但上次走的三貂嶺瀑布群步道正處於枯水期,水流實在是太小了,無法體會出減光鏡的作用,所以最近又在另尋合適的地點再來測試一下減光鏡,想到最多水的地方應該就是往海邊去吧,突然聯想到之前口袋景點名單之一的北關海潮公園,拍攝完之後又可以到鄰近的桃源谷步道走走,真的是一舉兩得呀!於是安排計畫了兩天一夜的宜蘭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