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日月潭的行程後,下午打算來趟集集支線懷舊之旅,順著路線先來到車埕火車站這邊。這邊四面環山,散發出昔日木業小鎮風華。
車埕為集集支線的終點站,故有最後的火車站之稱。
舊火車站原為鋼筋水泥結構。
921地震後有重建,以木質材料為主要外觀,新的火車站材質素樸, 造型典雅。
匠心獨具的建築風貌,和山城的景觀搭配相得益彰。
這邊有展示一些舊款的車輛。
利用既有的鐵軌、月台、鐵路號誌等鐵道設施塑造場景。
沿著指標繼續往下逛,看到這邊的指標好貼心喔,有標示多種語言,可想而知觀光客很多。
先往貯木池和大車這邊移動。
以前從丹大林廠砍伐下來的木材經過載運至車埕貯放,眼前所見到的水池是貯木池。
這邊有步道可以繞一圈貯木池,但感覺需花一點時間,就沒走過去了。
車埕是個河岸小村,四周高山及清澈的水里溪環伺,擁有最美麗的小站的稱號。
接著走到車埕木業展示館參觀一下。
管理處為了讓遊客了解昔日丹大林區的林業發展史,以及車埕地區林產事業狀況的實況,斥資興建木業展示館。
振昌公司取得丹大林區的採伐權,開築丹大林道,運送木材到車埕加工。
因車埕為集集鐵路的終點站,為便於轉運木材,於是在車埕建木材加工廠, 並引進千名技工,開啟了車埕熱絡景象。
盡覽建築體結構之美,佐以實物模型,解說系統等設施。
呈現當年鋸木廠原貌,讓人身歷其境的參觀。
隨著產業的變遷,製糖與牧業均不復存在。
但所留下來的伐木歷程與鐵道歷史,成為最有價值的觀光資源。
這邊也有一區是規劃展示一些木製成品,也有自己DIY教學製作自己的木製產品。
沿著車埕老街方向走,會遇到一排的日式宿舍。
很喜歡車埕這邊的景色,有種懷舊日式風格的感覺。
許多木工廠已成廢墟現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結合鐵道文化與木材工業。
順著街道走了一圈,剛好開始飄起毛毛雨了,就趕緊先往停車場去了。
回到停車場後,就開車先離開車埕了,因為靠近山區已經開始下起午後雷陣雨了,先往下一站集集車站移動。
抵達集集火車站附近之後,發現連這邊也開始下起雨了,剛好肚子也有點餓了,就到附餐館吃個飯,點了一碗梅干控肉,還不錯吃耶且又不貴。
炸得金黃的豆腐淋上醬油膏,外酥內軟,熱熱的很好吃。
趁著雨勢越來越小時就離開餐館,準備來參觀著名的集集火車站。
集集火車站是由檜木所建造,是集集線上最具身價的木造老車站,但因921地震的影響,車站倒塌。
後由日本引進電腦模擬技術,重現集集車站的風貌。
直到2001年8月主體工程完工,集集火車站舊貌再度重現國人面前。
集集線鐵路通車之後,貨物集散地的地位被鄰近的水里所取代,往日的繁榮景象雖然不再,卻意外成為觀光客的最愛。
買了一張月台票進去參觀一下,此時又開始下起雨來了,就躲到月台底下避雨去。
由於天候不佳,應該也拍不出什麼藍天白雲的背景,所以開始試一些相片效果。
檜木建造古色古香的集集火車站,更是一定要留影的地標。
雨中的集集火車站別有一番風情。
集集支線中斷了一年多,在台鐵的積極重建下,目前它仍是台鐵三大支線中人氣最旺的一條。
集集支線是全國第一條觀光鐵道,成了全台最受歡迎的火車站,同時也帶動了集集支線的發展。
來往的旅客,在月台邊等待著列車的到來,而我卻是等著雨勢變小。
之後有一台彩繪的區間車開過集集火車站,準備往終點站車埕去。
車站外面的廣場這邊有陳列一輛相當有歷史的火車頭。
這老火車頭,彷彿見證到集集支線的歷史歲月,完成階段性任務功成身退的感覺。
廣場這邊也有一間小屋有台灣鐵道各支線簡介,可以順便了解一下。
結束集集火車站的參訪後,天空似乎又開始飄起午後雨,趁著雨勢還不大,趕緊先回到車上,之後就是一陣大雨了,想說時間也差不多了,就開車北上回桃園去,結束這兩天一夜的旅行。
車埕為集集支線的終點站,故有最後的火車站之稱。
舊火車站原為鋼筋水泥結構。
921地震後有重建,以木質材料為主要外觀,新的火車站材質素樸, 造型典雅。
匠心獨具的建築風貌,和山城的景觀搭配相得益彰。
這邊有展示一些舊款的車輛。
利用既有的鐵軌、月台、鐵路號誌等鐵道設施塑造場景。
沿著指標繼續往下逛,看到這邊的指標好貼心喔,有標示多種語言,可想而知觀光客很多。
先往貯木池和大車這邊移動。
以前從丹大林廠砍伐下來的木材經過載運至車埕貯放,眼前所見到的水池是貯木池。
這邊有步道可以繞一圈貯木池,但感覺需花一點時間,就沒走過去了。
車埕是個河岸小村,四周高山及清澈的水里溪環伺,擁有最美麗的小站的稱號。
接著走到車埕木業展示館參觀一下。
管理處為了讓遊客了解昔日丹大林區的林業發展史,以及車埕地區林產事業狀況的實況,斥資興建木業展示館。
振昌公司取得丹大林區的採伐權,開築丹大林道,運送木材到車埕加工。
因車埕為集集鐵路的終點站,為便於轉運木材,於是在車埕建木材加工廠, 並引進千名技工,開啟了車埕熱絡景象。
盡覽建築體結構之美,佐以實物模型,解說系統等設施。
呈現當年鋸木廠原貌,讓人身歷其境的參觀。
隨著產業的變遷,製糖與牧業均不復存在。
但所留下來的伐木歷程與鐵道歷史,成為最有價值的觀光資源。
這邊也有一區是規劃展示一些木製成品,也有自己DIY教學製作自己的木製產品。
沿著車埕老街方向走,會遇到一排的日式宿舍。
很喜歡車埕這邊的景色,有種懷舊日式風格的感覺。
許多木工廠已成廢墟現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結合鐵道文化與木材工業。
順著街道走了一圈,剛好開始飄起毛毛雨了,就趕緊先往停車場去了。
回到停車場後,就開車先離開車埕了,因為靠近山區已經開始下起午後雷陣雨了,先往下一站集集車站移動。
抵達集集火車站附近之後,發現連這邊也開始下起雨了,剛好肚子也有點餓了,就到附餐館吃個飯,點了一碗梅干控肉,還不錯吃耶且又不貴。
炸得金黃的豆腐淋上醬油膏,外酥內軟,熱熱的很好吃。
趁著雨勢越來越小時就離開餐館,準備來參觀著名的集集火車站。
集集火車站是由檜木所建造,是集集線上最具身價的木造老車站,但因921地震的影響,車站倒塌。
後由日本引進電腦模擬技術,重現集集車站的風貌。
直到2001年8月主體工程完工,集集火車站舊貌再度重現國人面前。
集集線鐵路通車之後,貨物集散地的地位被鄰近的水里所取代,往日的繁榮景象雖然不再,卻意外成為觀光客的最愛。
買了一張月台票進去參觀一下,此時又開始下起雨來了,就躲到月台底下避雨去。
由於天候不佳,應該也拍不出什麼藍天白雲的背景,所以開始試一些相片效果。
檜木建造古色古香的集集火車站,更是一定要留影的地標。
雨中的集集火車站別有一番風情。
集集支線中斷了一年多,在台鐵的積極重建下,目前它仍是台鐵三大支線中人氣最旺的一條。
集集支線是全國第一條觀光鐵道,成了全台最受歡迎的火車站,同時也帶動了集集支線的發展。
來往的旅客,在月台邊等待著列車的到來,而我卻是等著雨勢變小。
之後有一台彩繪的區間車開過集集火車站,準備往終點站車埕去。
車站外面的廣場這邊有陳列一輛相當有歷史的火車頭。
這老火車頭,彷彿見證到集集支線的歷史歲月,完成階段性任務功成身退的感覺。
廣場這邊也有一間小屋有台灣鐵道各支線簡介,可以順便了解一下。
結束集集火車站的參訪後,天空似乎又開始飄起午後雨,趁著雨勢還不大,趕緊先回到車上,之後就是一陣大雨了,想說時間也差不多了,就開車北上回桃園去,結束這兩天一夜的旅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