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四、五月就是螢火蟲出沒的季節,還記得前幾年有跑去小粗坑拍過螢火蟲之後就沒再挑戰過了,這次打算到大溪的百吉國小的賞螢步道看看是否能拍到螢火蟲,但由於天色還很早,就先到大溪老街這邊走走。
之前就曾經看過別的部落客介紹過大溪多了四連棟的日式宿舍,修繕後再利用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之公有館。
平日的大溪老街沒什麼人潮,一切是如此的平靜,有許多畫家在這邊油畫老街模樣。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基於保存文化資產與結合在地社群的理念下孕育而生。
走著走著先來到武德殿這邊,二次世界大戰前,日人行軍國主義、提倡武士道精神,因而在各地修建武德殿,以供警察及青年子弟修練柔道、劍道。
之後成為桃園市立木藝生態博物館的公有館舍。
在進去參觀武德殿之前,先到旁邊附屬的日式建築外圍庭院看看。
感覺這邊應該是之後才建造的吧,因為以前也有來過這,但是都沒注意到有這棟建築。
這邊有個觀景的平台,視野非常的遼闊。
從這邊都可以看到遠方的崁津大橋。
日式建築搭配庭院的造景,非常的有感覺。
大歷史讓人得以掌握時代氛圍與脈絡,小歷史卻令我們能更真實地感受、貼近這塊土地。
這邊還有四連棟日式宿舍,一樣修繕再利用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之公有館。
首先從武德殿開始參觀起,這邊裡面好像是展示許多日式神轎的樣子。
展示各式各樣的椅子,木工是如此的精細,像是精品一樣。
看到小時候玩具搖搖椅,覺得非常的懷念與復古。
這邊有規劃一間體驗榫卯技術的空間。
這邊好像也有邊撥放日本慶典節慶活動的宣傳短片。
這邊有小玩具,可以從中體驗到榫卯的傳統工法。
這邊冷氣吹的很舒服捨不得離開。接下來就到旁邊的四連棟參觀去。
歷經清朝、日治、戰後,不同族群在此落腳生根。
大溪完整保存了聚落變遷的軌跡,濃縮呈現台灣的移民樣貌。
藉由宗教信仰與宗族血緣,將來自各地的人們連結再一起。
隨著時間推移,豐富精采的街區生活陸續上演。
從這邊半透視的模型之中,可以了解街區相處的文化與模式。
大溪累積了多年的歷史厚度與多元的文化樣貌。
建成商行為三崁合一的街屋,在造型、格局、材料、工法等都異於大溪其它街屋。
這邊擺設相當有復古的感覺。
不同族群、家族、行業共同構成了今日大溪。
木藝是大溪的特色產業,聞名遐邇。
人人都是形塑大溪文化與風貌的推手。
大溪畫家陳振科先生。
大致參觀完了四連棟之後,就到隔壁的藝師館走走。
日本時代作為單身警察宿舍。
為歷史建築大溪警察局宿舍群之一,目前以藝師館為主題。
從前因大溪城區發展、需求漸增,吸引了匠師們在此落腳。
為大溪木藝、尤其是家具製作的技藝傳承,奠定扎實根基。
木器製作需經過數道工序、結合不同技藝方能完成。
大溪木藝正是在眾人協力分工下共創產業榮景。
每件作品都是訂製者與匠師的共同心思。
雖然展示空間並不大,但是每件作品都滿精彩的。
生冷的木材藉此呈現出溫馨的故事與美麗的觸動。
歷史發展、製作技術、傳承與創新成為大溪木器產業的特色與文化。
本來參觀完藝師館之後,就準備回到停車場打算要離開了,走著走著無意間發現還有一間壹號館。
原為大溪國小校長宿舍, 為木博館第一棟修繕開放的公有館空間,故稱為壹號館。
但是來的時間有點稍晚了,接近下午五點準備要閉館了,所以就沒有進去參觀了,只在外面拍拍庭園景色。之後還會再規劃其它公有館納入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裡,之後有機會就再來參觀吧。
之前就曾經看過別的部落客介紹過大溪多了四連棟的日式宿舍,修繕後再利用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之公有館。
平日的大溪老街沒什麼人潮,一切是如此的平靜,有許多畫家在這邊油畫老街模樣。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基於保存文化資產與結合在地社群的理念下孕育而生。
走著走著先來到武德殿這邊,二次世界大戰前,日人行軍國主義、提倡武士道精神,因而在各地修建武德殿,以供警察及青年子弟修練柔道、劍道。
之後成為桃園市立木藝生態博物館的公有館舍。
在進去參觀武德殿之前,先到旁邊附屬的日式建築外圍庭院看看。
感覺這邊應該是之後才建造的吧,因為以前也有來過這,但是都沒注意到有這棟建築。
這邊有個觀景的平台,視野非常的遼闊。
從這邊都可以看到遠方的崁津大橋。
日式建築搭配庭院的造景,非常的有感覺。
大歷史讓人得以掌握時代氛圍與脈絡,小歷史卻令我們能更真實地感受、貼近這塊土地。
這邊還有四連棟日式宿舍,一樣修繕再利用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之公有館。
首先從武德殿開始參觀起,這邊裡面好像是展示許多日式神轎的樣子。
展示各式各樣的椅子,木工是如此的精細,像是精品一樣。
看到小時候玩具搖搖椅,覺得非常的懷念與復古。
這邊有規劃一間體驗榫卯技術的空間。
這邊好像也有邊撥放日本慶典節慶活動的宣傳短片。
這邊有小玩具,可以從中體驗到榫卯的傳統工法。
這邊冷氣吹的很舒服捨不得離開。接下來就到旁邊的四連棟參觀去。
歷經清朝、日治、戰後,不同族群在此落腳生根。
大溪完整保存了聚落變遷的軌跡,濃縮呈現台灣的移民樣貌。
藉由宗教信仰與宗族血緣,將來自各地的人們連結再一起。
隨著時間推移,豐富精采的街區生活陸續上演。
從這邊半透視的模型之中,可以了解街區相處的文化與模式。
大溪累積了多年的歷史厚度與多元的文化樣貌。
建成商行為三崁合一的街屋,在造型、格局、材料、工法等都異於大溪其它街屋。
這邊擺設相當有復古的感覺。
不同族群、家族、行業共同構成了今日大溪。
木藝是大溪的特色產業,聞名遐邇。
人人都是形塑大溪文化與風貌的推手。
大溪畫家陳振科先生。
大致參觀完了四連棟之後,就到隔壁的藝師館走走。
日本時代作為單身警察宿舍。
為歷史建築大溪警察局宿舍群之一,目前以藝師館為主題。
從前因大溪城區發展、需求漸增,吸引了匠師們在此落腳。
為大溪木藝、尤其是家具製作的技藝傳承,奠定扎實根基。
木器製作需經過數道工序、結合不同技藝方能完成。
大溪木藝正是在眾人協力分工下共創產業榮景。
每件作品都是訂製者與匠師的共同心思。
雖然展示空間並不大,但是每件作品都滿精彩的。
生冷的木材藉此呈現出溫馨的故事與美麗的觸動。
歷史發展、製作技術、傳承與創新成為大溪木器產業的特色與文化。
本來參觀完藝師館之後,就準備回到停車場打算要離開了,走著走著無意間發現還有一間壹號館。
原為大溪國小校長宿舍, 為木博館第一棟修繕開放的公有館空間,故稱為壹號館。
但是來的時間有點稍晚了,接近下午五點準備要閉館了,所以就沒有進去參觀了,只在外面拍拍庭園景色。之後還會再規劃其它公有館納入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裡,之後有機會就再來參觀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