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8桃園地景藝術節

一年一度的桃園地景藝術節又即將展開了,去年感覺沒有什麼看頭所以就沒參加了,看到Youtube在介紹今年的地景藝術節的廣告後,發現有幾處的藝術品還滿吸引我的,但是展區分布在青塘園、富岡、中壢三處,分布範圍還滿廣的,所以只好捨去中壢展區,只去了青塘園和富岡的展區就已經消磨半天的時間了。

展期是從9/14-9/30號,挑了18號這天休假日中午時刻就從家裡出發,直奔青塘園展區了。

青塘園也來過不少次了,不論是騎車、開車甚至騎腳踏車經過多少都會停留一下,這邊最著名的就是這景觀斜張橋。

九月中旬的天氣還是相當的炎熱,熱到好想躲在陰涼處,但是為了好天氣捕捉美美的畫面還是得忍耐阿!

發現青塘園有一邊因活動關係搭建許多活動舞台看起來比較凌亂些,但是另一邊就擺放了裝置藝術就顯得和諧許多。

沿著景觀橋繞了半圈青塘園後,就剛好遇到桃機一號的裝置藝術品。

以鋼骨建構飛機造型,在晴朗的大藍天底下顯得相當的亮眼。

在機尾的地方有個入口可以進到機身造型裡面。

進到機身造型的內部覺得裡面空間營造非常好,不論是空間和光線都相當的舒適,裡面還掛了許多台灣各地的攝影寫真。

由於是平日關係,所以青塘園沒有表演活動,之後就緩緩步行至隔壁的展區,只需要過一條馬路就到了。

走道公園的步道上就會遇到"湧泉"這個藝術作品。

陽光穿透與木材紋理相互輝映,不論是從外面或者走在裡面都有不同的景緻。

走在這區的公園裡,我想最顯眼的作品就是非"渴望"莫屬了。

作品以竹子與哥德式火焰建築兩者結合。

以竹子呈現哥德式建築高聳入雲的意象。

與風對話,光影折射出的景象猶如海市蜃樓般夢幻。

這區呈列不少的裝置藝術品沒辦法每個都一一介紹,在這邊停留一會兒後就緊接著往楊梅富岡展區移動了。

往楊梅富岡的路上時,感覺這邊地廣人稀,但沿途都有指標引導,所以不用怕會迷路。

越接近展區時就發現有眾多的人潮出現,所幸今日是平日還好沒出現雍塞的情況。

楊梅富岡這邊的展區也是分布在各處,但都是在附近而已,所以也可以考慮租個u-bike方便移動。

將過去富岡生活化成一面面的剪影,讓民眾看見過往痕跡。

以飛機形體穿越桃園埤塘的意象,象徵著城市的起飛。

擁有健康,生命才能如環一般圓滿。

之後先到富岡最值得一看的白鷺鷥裝置藝術品。

當時也是因為看到官方在宣傳地景藝術節時,被這個裝置藝術品給吸引住,一直很想來這邊拍個照,今天總算達成了。

白鷺鷥是莊稼的守護神,農村的幸運動物。

在千塘之鄉,優雅漫步,在逆光的情況下,還可以散發出一種栩栩如生的美感。

參觀完白鷺鷥後,就回到富岡市區裡,準備進富岡火車站去。

在富岡火車站前面就是富岡老街了,這邊有一排懷舊的建築,彷彿有些歷史歲月了,不知道早期是做什麼用途的。

其實我對於南桃園的地區有些陌生,頂多就到觀音、新屋而已,要不是因為這次地景節的關係,還真的沒機會認識這些地方。

進入富岡火車站後,被內部這面牆給吸引住目光,帶點復古風的牆面,貼上富岡的人文寫真還真的很有感覺。

買了一張月台票之後就走進月台裡面,因為看到簡介裡面也有提到這邊也有裝置藝術可以欣賞。

走在連結月台的天橋上,沿路上都有彩繪圖可欣賞,彷彿是引領著旅人,緩步走入富岡風景。

以往坐火車到南部時都不會注意到這些小站,因為大車幾乎都不停留,所以對於富岡火車站並不熟悉。 

要到富岡火車站的話大概只有剩區間車會停留而已吧,所以可以趁這次機會好好認識一下。

好久沒見到載運煤炭的火車了,因為家裡對面就是桃林鐵路,小時候常常可以看到載運煤炭的火車往返林口發電廠。

即使現在桃林鐵路已經停駛了,還是對於鐵道有一種特殊的情懷。

走到對向的月台上,還有男孩版的人偶可以欣賞。

坐在月台邊看著來往的火車,不經想起大學時坐火車往返花蓮桃園的日子,沿途的風光景色讓人相當的難忘。

藉由這次的桃園地景藝術節,讓我更進一步認識陌生的南桃園,雖然有人詬病桃園是景點的沙漠,但我卻認為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處處都是美景,只要你有心要留意的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