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松羅國家步道

早上結束了福山植物園的行程後,就繼續往松羅國家步道前進,車程大約一個半小時內可以抵達,途中就順道把中餐解決後再前往,這條步道老早就想去走走了,之前曾經想過走完九寮溪生態步道後,就繼續接著往松羅國家步道,但沿途拍照花了不少時間,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只好把松羅國家步道留著下次參訪了,今天趁著這次機會就順便來完成松羅國家步道。
 
沿著台七線走,快抵達松羅國家步道時,就可以看到一個充滿原住民風情的牌子指引著,所以應該不至於找不到路才對。
由於松羅步道早期是泰雅獵路徑,之後經過整修而成為今日的松羅步道,所以不難以理解為何路口的牌子豎立著一位泰雅族的勇士塑像。
路口的指示牌到停車場這邊還有一段距離,接近停車場時會變成off road的砂石路,但還算平整好走,不至於有太大的問題。
在停車場這邊整裝好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廁所先上一下,路過松羅溪,意外發現從這邊望過去還滿美的。
上完廁所之後,抬頭往上看意外發現到一個亮點,原來屋頂是一隻飛鼠的造型,還滿應景的耶!
沿著松羅溪而上的步道全長2.4公里,步行來回大概需要兩小時,還算輕鬆。
其實停車場距離松羅步道的入口還有一段距離,還是需要步行一段路,停車場一旁就可以看到一間養鱒場。
可能是平日出遊又加上地處偏遠關係,只有看到零星的遊客。
一開始還以為自己走錯路了,後來才注意到要從市集後面的小路走上去,可能是平日關係沒有營業,所以感覺這邊有點冷清空蕩蕩的。
從小路走上來之後回頭望過去,看到這景緻讓我回想起大學待在花東縱谷的歲月。
往步道入口的路上,可以看到許多農地與私人營地。
很喜歡這種微微的陽光灑落在山谷之間,有一種充滿正向能量的感覺。
路過一間自來水淨水廠表示快到松羅步道的入口處了。
自來水淨水場前面大概可停車3-5輛,但建議平日可以嘗試,假日千萬不要試,因為不好會車。
抵達松羅步道的入口處這邊,入口這邊還滿空曠的,可以稍作休息拍個照再出發。
剛進入步道不久,就可以看到山壁落差形成迷你的瀑布,可惜沒帶到腳架,只能手持拍攝,意外發現效果也還行。
水質相當的乾淨,底下的石頭清晰可見,夏天來應該很消暑喔!
沿途幾乎都是這種平緩的石子路步道,起伏不大,老少咸宜呀!
這裡溫暖潮濕的氣候,造就了雨林般的森林植被原始景觀。
沿途皆有樹木遮蔭,漫步於小徑中欣賞豐富的原生植物。
邊走邊享受自然森林浴的洗禮,身心舒暢了起來!
不久之後,就會遇到一座鋼構拱形橋穿過松羅溪,過去是V形吊橋,但遭到沖毀了。
個人覺得拱橋上的這個位置是欣賞松羅溪的最佳位置,底下的亂石激流景觀,讓人心情也跟著激動了起來。
橋的另一側景觀個人就覺得稍微普通平凡。
後來在橋這邊附近嘗試不同角度拍攝,個人覺得還是從橋上拍下來的景色比較讓人震撼。
有時候還滿迷戀拍攝這種慢快門的流水效果,搭配周遭的自然景觀,讓人彷彿回到當時情境。
印象中不久之後,就會遇到分岔點,一條是沿著溪邊走,另外一條比較偏裡面的山路。
沿溪邊即可觀賞潺潺溪流的優美景觀。
附生植物在熱帶與亞熱帶的潮濕森林裡,常常可以見到它們的蹤影。
為了爭取得來不易的陽光與生長空間,借住在大樹樹幹上。
沿著溪岸而行,溪水淙淙悅耳,令人神清氣爽。
步道沿途有不少鳥巢蕨附生於樹幹上。
眾多的蕨類處處可見,而且是成群成群的發展。
步道全長2公里多,走起來輕鬆自在沒有什麼難度,不知不覺就已經來到步道終點了。
松羅步道為昔日的傳統獵徑,山側則為昔日林場。
終點站一旁就是松羅溪景觀,就在溪邊享用帶來的御飯糰,一邊拍水流的樣貌。
在這邊拍照務必要小心,畢竟這邊終年潮濕,有些岩石多少附著一些青苔,以免不慎滑倒就得不償失了。
回程時,就改走比較靠樹林這側的步道支線回去。
松羅溪是蘭陽溪的上游之一,水量終年不枯竭,是松羅部落的生命泉源。
松羅溪水質純淨清澈,原孕育豐富的魚類生態,均可見到苦花魚的蹤影。
之後就沿著步道走回到停車場去,結束了今天的宜蘭一日遊。這條松羅步道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出遊的步道,沿途幾乎就是平緩的碎石步道,走起來輕鬆愉快,又可以欣賞到松羅溪沿途景色,也非常推薦給喜歡拍攝水流的攝影同好,就等你親身來拜訪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