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漫步鹽水

每年過完年之後,緊接著就是元宵節的到來,以往都不會特別去重視這個節日,頂多小時候會自己親手製作燈籠應景,長大之後,就沒特別去過這個節日,但自從喜歡上攝影之後,覺得元宵節是非常適合攝影的一天,除了各地舉辦的燈會之外,重頭戲應該就是北天燈、南蜂炮和東寒單的活動了,但平溪天燈已經參與過了,想參與不同的慶祝方式,於是想到了台南的鹽水蜂炮。
原本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衝台南鹽水,因為天氣屬於多雲的天氣,但想想重頭戲是晚上的鹽水蜂炮,白天就先隨意走走到處看,於是,就整理好包包後就出發去。
因今天是元宵節,所以,鹽水一帶有管制,禁止汽機車通行,因此,大老遠就從月津路慢慢步行至鹽水市區裡。
路過興隆橋,發現這邊人潮相當多、非常的熱鬧,就先往這裡去。
前方就是月津港親水公園了,月津港燈節也是台南鹽水的一大看點,也期待很久了,傍晚就欣賞到絢爛的燈會了,超期待!       
位於月津港港口邊的橋南老街,是鹽水區早期最熱鬧的一條街道。
南街是鹽水現存最古老的街道,部份保留台灣式商店建築。
橋南街屋以傳統閩南三進式建築為主要特色,只是隨著時代變遷,昔日風華不再。
只是今天正值元宵節,橋南老街到處都是攤販以及來參加鹽水蜂炮的遊客,讓人一度以為還在過年期間。
各式各樣的小吃以及手工藝品都應有盡有,為了晚上的燈會以及蜂炮活動先補充一下能量。
鹽水庇護宮是當地的公廟,主祀天上聖母,,因為鹽水的古名是月港,所以又稱月港庇護宮。
中街與尾街整排巴洛克建築林立,彷彿回到日治時期。
建築表層採洗石子方式、門楣樑端整齊平直、商號名稱講究水泥浮雕、大樓上層牌坊有浮雕作品。
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鹽水區早早就在管制車輛進出了,因為遊客真的太多了!
來鹽水之前也有先了解一下附近的知名店家,但元宵節當天真的人滿為患,還是等到平日在前來品嘗。         
再往前走一點,遇到一間古色古香的建築,吸引到我的注意,就入內參觀一下。
原來這棟八角樓是鹽水最為著名的古建築,創建於清道光年間。
為專營糖業生意,而成為富商之「葉連成」商號主人葉開鴻及其四個兒子所建。
八角樓,樓高兩層,以大陸福杉及石灰石磚為主要建材,因屋頂八角分執而得名。
走過滄桑歲月,八角樓依然佇立在市街中心,看盡鹽水繁榮與興衰。
通往廣濟宮的巷弄聚集了許多遊客,原來大家都想和巷弄入口的黃色大燈籠合照。
高掛平安兩字黃色大燈籠還滿引人注目,也滿符合元宵節慶的氛圍,相信晚上點燈後應該更有感覺。
在王爺巷中間可見到「造津藝棧」,以古井與古厝間設計出美麗的休憩空間。
藉由在地傳統創新的課程,並透過居民參與過程,傳遞在地居民參與之觀念。
巷內多戶人家保留清朝時期舊聚落建築形式。
廣濟宮又名月港王爺廟,供奉池府千歲為主神,池府千歲神威顯赫,見證鹽水發展點滴。
之後就繞到永成戲院這邊來參觀一下,人潮也挺多的。
永成戲院前身是碾米廠,後因受戰爭波及,才改建為戲院。
台灣早期農業社會,在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進戲院看戲看表演是當時最流行的娛樂。
後期逐漸沒落後,保留舊有的樣貌重新整修,變成推廣文化的場所,不定期有放映電影與各式文藝表演。
走到現在肚子也餓了起來,就到永成戲院隔壁的美食城吃點東西,來到鹽水當然要來品嘗道地的鹽水意麵,品嘗之後,發現鹽水意麵醬汁有種特殊的味道,我個人不是特別喜歡。
吃飽之後,就先來到月港武廟這,這裡是晚上的鹽水蜂炮活動的起點,先來這裡探勘一下周遭環境。 
這裡人潮也相當多,大家都在如火如荼籌備著晚上的蜂炮盛事。
距離晚上的月津港燈會以及蜂炮活動還有一點時間,就繞來鹽水車站這邊走走。
鹽水小火車站是早期糖廠搬運甘蔗和糖包而設置通線。
糖業鐵道廢除後,鹽水車站也廢棄多年,一旁四座台糖倉庫更是閒置多年。
現在正值月津港燈節期間,這邊倉庫晚上也有燈光秀的表演,感覺滿精彩的,如果晚上還有時間的話,再來這邊瞧瞧。
老榕樹樹根盤纏,多了一分歷史的滄桑感,和台南的安平樹屋樣貌有些許相似。
站房、鐵道被保存與綠化。並將一部分鐵道改建為自行車。
鹽水車站園區腹地廣闊,目前已轉型為休憩觀光景點。
之後離開鹽水火車站後,要走回到月津港欣賞燈會時,路過鹽水天主堂,被這棟建築給吸引住目光。
內部則使用中式風格繪製壁畫及天主教聖人像,可謂是全台最特別的教堂之一,只可惜已過參訪時間,大門已關閉了。
最著名的特色在於中國宮廷式的建築,結合本土廟宇的特色,讓人耳目一新。
最後,又回到了月津港附近,時間也來到了傍晚了,準備來欣賞著名的月津港燈會,以及晚上的重頭戲鹽水蜂炮,由於是第一次參加鹽水蜂炮,不知道活動會是什麼模樣以及形式,因此,非常的期待晚間的到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桃園濱海線之竹圍、永安漁港與新屋綠色隧道

聽氣象預報說今明兩天好天氣之後又要開始變天了,剛好這禮拜星期一是Off Day,就計畫出去騎車嚕,順便測試新裝的CAT EYE碼表是否一切正常,挑一個最基本款的碼表,簡單又清楚,免得像上次買的碼表,功能太多用不到又容易故障,隨它心情在顯示,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