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淡水雲門劇場

騎著腳踏車經過關渡大橋之後,接著往雲門劇場前進,大該接近真理大學再過去一點之後,要開始往山路爬坡,途中還會經過媽媽嘴咖啡館分店,之後就可以看到往雲門劇場的指標了。
騎上來後就發現這邊有一間滿特別的建築,原來就是雲門劇場。 


雲門劇場位於淡水高爾夫球場與滬尾砲台之間。


看到熟悉的雕刻像,原來是朱銘的作品。

很喜歡朱銘的作品,曾經到朱銘美術館參觀過,真的很棒!  

再往前一點會看到一個背包客望著前方的景色,其實也是朱銘的作品。

這邊的環境真的很清幽,讓人想在這邊多待一會。

雕塑大師朱銘,以「鄉土系列」、「太極系列」、「人間系列」享譽國際。

彷彿真的像是一群人坐著閒聊的感覺。 

生活感的雕像組群羅列戶外空間,趣味盎然。

建築規劃尊重環境的歷史意義與綠色地景,兼及開放分享精神的實踐。

這邊有一對夫婦,感覺像是購物完出來的樣子。

和背景的建築感覺還滿搭的。

微微下午的陽光灑落在建築上,真的很美。

可以觀察雕像所望的視野,原來這邊看過去視野這麼好啊。

這也是另一種角度欣賞淡水河岸之美。

這感覺也像是從購物中心雪拚完的成果。

朱銘的雕塑品配上周遭的景色,意外的搭配。     

舊中央廣播電台的建築結構與外觀被完整保留。

青銅屋頂、墨綠色的鋼材主結構、以及淡綠的節能玻璃帷幕,意在乎應周遭林景。

出簷設計、隔熱玻璃、同時引進大量自然光,成為一種會呼吸的建築。

就在階梯往下走的路上,碰到一個席地而坐的旅人雕像。

很想像這個雕像的人一樣,坐在這邊休息片刻,欣賞周遭寧靜的景色。 

走到下面時,發現這邊有間餐廳,可以坐在這邊點杯飲料或者餐點,享受寧靜片刻。

就在餐廳外面,有一座羅曼菲雕像,他是雲門舞集第一代舞者,雲門2創團藝術總監。

雕塑家將羅曼菲在「輓歌」裡的舞影,鑄作青銅雕像,題為「旋的冥想」。

雕像立於荷池之上,隨著日光推移,雕像的影子和裙擺蝕洞的光點也緩緩迴旋,彷彿時光的流轉。

這邊剛好有一個免費參觀的攝影展,是劉振祥的雲門風景。

劉振祥為舞團留下台上的光影。

記錄了排練、休憩中的舞者。

這些影像以獨立的姿勢,強烈的風格讓人停步。

舞台的瞬間,動作的剎那,一閃即逝。

掌握表演者的神韻恰到好處。

完成完美構圖與獨特的情感表達。

參觀完攝影展之後,就繼續往漁人碼頭騎去。

看到這個魚骨頭上面寫了漁人碼頭就知道已經快到。

很喜歡福容飯店的建築,好像是一艘船的建築,藍白的風格很適合在海岸邊。

來到了漁人碼頭,之前也曾經騎腳踏車來拍晚上的夜景過。  

之前是到左端拍橋的景色,這次打算到橋的另外一端看看。

騎到這邊肚子有點餓了,就到subway買個東西填一下肚子,再騎回到八里去。

經過淡水老街發現晚上真的很熱鬧耶,很少有機會晚上還在這邊閒晃。

本來想偷懶坐船直接回到八里去,但是說既然出來騎車,就順便當運動踩回到八里去,覺得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發現晚上的關渡大橋開燈後,又是另外一種景緻,只是風超大的。最後回到文化公園後,就開車回家去,結束今日的行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