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崎頂隧道文化公園

好幾年前曾經搭著火車至竹南火車站,沿著苗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騎乘,對於沿途的景色相當的難忘,這次打算帶著相機來記錄沿途的景點漫拍,順便捕捉行駛在海線的火車穿梭在沿途的風光,由於新竹香山以北的濱海景點已經有去過了,這次就打算從苗栗竹崎這邊開始逛起,這邊有很著名的子母隧道,第一站就先跑來這邊走走。
快抵達崎頂隧道文化公園時,感覺越來越偏僻,然後路越來越小條,有一度還以自己開錯了,所幸最後順利抵達目的地。

這邊有一小塊停車場可以免費停放車輛,下車之後就可以沿著步道走,即可經過子母隧道,最後還可以到崎頂火車站。

步道中間是石子路,旁邊有鋪設的人行道,還好沿途都有樹蔭遮擋,不然太陽真的很大。

樹蔭遮擋了不少陽光是沒錯,但是這邊的蚊子也太多了吧,稍微停頓一下就會有蚊子貼上來,所以來邊務必要擦防蚊液。

往前走沒多久,遠方漸漸可以看到第一個隧道的輪廓了。

子母隧道是全國唯一兩座相連的雙軌道隧道。

聽說這邊的景色很像宮崎駿動畫神隱少女片段場景耶,仔細回想還滿像的。

遇到一位同樣是拿SONY相機的同好,互相幫對方拍照,分享自己使用的機身與鏡頭。

走到隧道口,可以看到洞門設計相當別緻,採用洋灰磚砌成洞門。

隧道裡面有點潮濕、陰陰涼涼的,和外面陽光普照天氣相比之下,有點像是天然的冷氣一樣。

穿出第一座隧道之後,又可以看到一條人行步道直通往第二座隧道,路上光影交錯的畫面真的很美。

第一座隧道一走出來之後,旁邊有一條階梯步道可以往上走,雖然天氣很炎熱有點懶,但最後還是硬著頭皮走上來,發現這邊是個觀景點,有座椅以及樹木可以遮蔽大太陽。

觀景台這邊可以欣賞到沿途西濱快速道路周遭景觀,藍藍的天空和大海,搭配大風車真的很美阿!

由於上方觀景台面向大海那側被樹木遮擋到了,所以並沒有待太久,就走下來了繼續往到第二座隧道前進。

基隆到竹南電氣化工程完工通車,兩座隧道從此封閉。

雙軌隧道洞口寬闊,台灣早期許多列車廣告宣傳照片,都是到這裡取景。

覺得這邊擁有直線且又空曠步道,非常適合用長焦的鏡頭,拍起來有種空間的壓縮感。

沿途兩側都有濃密樹蔭遮擋,宛如一條綠色隧道,非常的夢幻!

走完兩座隧道之後,繼續沿著步道走到崎頂火車站去。

通往崎頂火車站的路上會經一處觀景台,這邊非常適合捕捉來往的列車。

這個觀景台又取名為「老衢觀海」。

這名字由來是因為崎頂舊名「老衢崎頂」,日治時期刪去「老衢」兩字簡稱「崎頂」。

觀景台左側就是等等要去拜訪的崎頂火車站。

聽說通往崎頂火車站的階梯有點像是"你的名字"動畫電影的場景,等等就來去瞧瞧是否和網路上所說的一樣。

當地依山面海、風景優美,沿海的白色大風車配合大藍天的畫面很美。

其實我還滿喜歡探索各個地方的小站,總是能帶來不同的景色與意外的發現。

遠眺台灣海峽漁舟,並俯瞰鐵道列車來往,真的舒服愜意。

海上還有船隻正在作業,感覺像是在架設海上風車的柱子。

西濱快速公路汽車的熙來攘往。

看網路上說有機會還可看到戰機掠過天際。

深深覺得這邊是可以飽覽陸海空交通工具的好去處。

這邊真的很適合長焦鏡頭的發揮,不論是拍隧道的壓縮感以及追火車都很方便。

這邊來往的列車很多,所以即使沒對好焦拍壞了,很快又有列車經過可以拍到成功為止。

火車真的跑很快,稍縱即逝,坐在涼亭欣賞四周依山傍海的景色,等待下一班次的列車經過,連拍速度像是機關槍掃射一樣,拍得很過癮啊!之後就繼續前往崎頂火車站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