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關西老街

參觀完東安古橋後時間也來到中午了,打算在關西老街找個地方解決午餐,之後再繼續前往魯冰花活動會場去。打開手機稍微搜尋一下附近的美食景點,大部分都比較推薦ㄤ咕麵、仙草巷、曾家牛肉麵等店家,由於街道好像不易停車,就按照google地圖的指引用步行的方式一一去拜訪,順便到老街附近的景點走走看看。
第一次來到關西街道上,對於這邊的環境較陌生,就拿著相機拍一些較特別的建築,意外捕捉到這棟日洋混合的二層式建築,原來是樹德牙醫診所,乳黃色洗石子外壁相當復古。

一開始以為老街就在公所附近,後來才知道原來關西鎮古老的街道是位在中正路上。

位在公所附近這間老宅也有吸引到我的注意力,這棟是關西老鎮長故宅,是兩層樓的洋樓,之後由當地的老麵店一銀麵承租。

原本要來吃當地最著名的古早味美食ㄤ咕麵,由於沒做什麼功課剛好遇到公休日,只好轉戰別家店去了。

本來有點小小的失望,走著走著發現其實評價也不錯的曾家牛肉麵也在ㄤ咕麵附近而已,就打算進去開吃了!

既然都來牛肉麵店了,當然要點上一碗牛肉麵來嘗嘗,剛好是我喜歡的紅燒口味。

紅燒半筋半肉的牛肉塊非常好吃,配上微辣的湯頭與QQ的麵條,整體還滿符合我的口味。

這邊的大滷麵也相當的出名,本來一直對於大滷麵的口味印象不是很好,但直到來到這家店後才知道原來大滷麵是這麼好吃呀!有家常的味道,讓我回到家後到現在還是很懷念它的滋味!

吃完後就到對面的公園走走晃晃,稍作休息一下,如果這邊直接開車來的話應該還算好停車。

和朋友決定等等也要來試一下關西的仙草巷,所以在公園這邊稍作休息後再來吃冰涼的仙草。

印象中仙草巷也是位在附近而已,走沒多久就到了,從遠方就可以看到這綠油油的招牌相當引人注意。

走進去仙草巷之後才知道原來店面不在一樓,而是要搭旁邊的電梯到樓上才是店家。

桌上有菜單可以看,填好單送去櫃台結帳就可以了,我點的是仙草膠質丁加紅豆與花生。個人後來覺得我點的紅豆和花生是多餘的,因為覺得有點甜過頭不是很愛,反而掩蓋了仙草的味道。

店家標榜不用傳統的太白粉、番薯粉勾芡,採用成本昂貴的寒天及蒟蒻等混合調製而成,但朋友說吃起來就像是罐裝的泰山仙草蜜組合再一起的感覺。

個人覺得這邊價位偏高,如果能在親民一點應該會更好,雖然覺得不是很合我的口味,但是坐在這邊吹吹冷氣邊享用清涼的仙草也是滿享受的啦!

離開仙草巷之後,繼續往關西警察局長日式宿舍參觀,途中經過關西太和宮。

主祀三官大帝是關西鎮的信仰中心,廟宇建築本身也有相當的藝術價值。

在尋找關西警察局長日式宿舍時,誤打誤撞走進了關西老街去,舊時紅磚建築呈現了可愛的懷舊風情。

老實說一開始還真的找不到警察局長日式宿舍入口在哪邊,可是google地圖一直顯示在這附近,還沒發現日式宿舍,倒是先找到這棟舊關西分駐所。

這棟關西分駐所是以前日軍焚毀三界廟,也是就是剛剛路過太和宮的前身,在遺址上所建成的。

由於建物老舊設施已經不敷使用,已經步入歷史了,現在與日式宿舍群變成一區藝文空間。

後來才知道原來所長宿舍入口就在剛剛經過的太和宮對面,有一條小巷子走進去就是所長宿舍了。

剛抵達所長宿舍並沒有直接先走進去參觀,而是先在外圍的庭院先繞一圈。

所長宿舍為日治時代建造的辦公廳舍,日式風格十足。

所長宿舍歷經一年多的修繕後,恢復到昔日濃厚的日式風情。

進來的第一個感受就是這邊好通風涼爽喔!即使沒有開空調也已經很舒服了。

客廳這邊還有鋪設榻榻米,除了榻榻米香氣之外,感覺也好柔軟舒適,舒服到不太想離開了!

這邊除了成為社區居民交流空間,也能讓遊客欣賞到關西的歷史和人文風情。

除了客廳之外,另外一個空間為旅遊服務與警政生活展示體驗區。

這邊也有一些看板文宣介紹著關西警政體系歷史意義。

這邊還有一區是介紹前關西分駐所所長鍾阿建的事蹟,據說是位恪忠職守的圍捕高手。

鍾阿建擔任警察期間輪調服務各地,擅長於圍捕犯人,盡忠職守清廉無私,時常被派任為臨時長官。

側迴廊有鶯聲地板結構,只要有人行走,即會發出如黃鶯叫聲,以防陌生人入侵。

所長宿舍後方四連棟的日式木造宿舍未來將當作藝文展演交流空間。

關西分駐所有辦公廳舍、獨棟所長宿舍、四連棟員警宿舍以及眷屬宿舍已陸續修復開放參觀,除了提供一個藝文展示空間之外,也可以串聯關西附近的景點,帶動當地旅遊觀光產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