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寮瀑布步道

結束了仁山植物園的參訪後,就接續往位在附近的新寮瀑布步道前進了,大約10分鐘的車程就可以抵達了,這邊就比較不需要擔心停車的問題了,停車場還滿空曠好停,但是還滿訝異的是這裡平日就有不少的遊客耶,大概是天氣還滿炎熱,大家都就想來這邊清涼一下,趁著這次機會又可以來試一下減光鏡,自從買了後好像也沒拿來拍過幾次,對於操作還是有點不是很熟悉,我想這邊應該很適合來練習。
印象中入口處這邊好像沒有廁所,必須左轉步行至冬山工作站才有公廁使用,所以出發前要去上廁所就要先在這邊解決再出發。
進入步道前有座小亭子要自主登記,應該是為了提升遊憩的品質與降低環境生態的影響,步道有採總量管制,假日進入步道人數以350為限,但不知道是否有嚴格在執行就不了了之了。
不過這次來比較可惜的一點是步道因第2層瀑布路段進行擋土牆施作工程,目前僅開放到第1層瀑布。
看了附近地圖有標示新舊寮溪名字差異,就滿好奇為何有這分別,查詢了一下原來有兩說,一說先民為抵禦外侮,在此設立隘勇寮,而有新寮與舊寮之分。另一說乃此地在日治時代大量砍伐樟木,提煉樟腦油,而新寮、舊寮皆為樟腦寮名稱。
走著走著有時會遇到小岔路,但後來發現都會接回主線上,所以選哪條走都沒有差。
兩條岔路我都有分別走過,但個人覺得裡面這條小路比外面的碎石路走起來舒服了很多。
仔細地往地上一瞧,發現一片片的木屑,原來是利用鋸木剩下的小木片鋪成的,走起來很舒適,還不時散放出原木的芳香氣味。
一路走過來,還算平緩沒有什麼起伏,感覺還滿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郊遊踏青的好地方。
抬頭往上看,發現樹上長滿一顆顆綠綠的果實,讓我覺得密集恐懼症快要發作了!全身快起雞皮疙瘩!
基本上步道就是沿著新寮溪了一旁走,沿途可以聽到叢林鳥叫、潺潺的溪水聲不絕於耳。
印象中應該不用半小時吧,就可以抵達第一層瀑布了,從遠處已經可以看到通往第二層瀑布的吊橋與第一層瀑布的景觀。
換上70-200mm F4的鏡頭再加上減光鏡拍,發現雖然瀑布有水流如絲的感覺,但個人覺得減光鏡調太重會造成明顯的色偏,怎麼後製好像都沒救了。
很快地就來到了吊橋這邊了,也意味著已經抵達了第一層瀑布了。
吊橋是連結通往第二層瀑布的道路,但因為路段進行擋土牆施作工程,所以在吊橋的另一端是封住禁止進入的狀態,只能在吊橋上欣賞第一層瀑布景色。
其實這邊有搭建觀景平台就在吊橋不遠處,可以近距離欣賞第一層瀑布的全貌。
從這邊就可以見識到30公尺氣勢非凡的瀑布,溪水自崖頂奔騰而下。
瀑聲轟隆淙響,底下沖激出碧綠深潭,附近林間空氣充滿涼意。
從吊橋下方可以清楚看到通往第二層瀑布的步道,可惜沒有開放,只好繼續待在第一層瀑布,嘗試用不同角度去拍。
利用前方的亂石與激流當作前景,再利用水流軌跡將視線引導到後方的瀑布,有別以往當純拍瀑布的畫面。
改換直幅的拍攝後,漸漸發現了A7III不足的地方,就是受限螢幕沒辦法側翻,所以直幅低角度拍攝真的還滿難看到畫面,沒辦法好好判斷拍得如何,只能盲拍後再從腳架取下來察看。
在第一層瀑布拍了一陣子之後,因拍攝角度的關係需要久蹲,造成昨日左腿膝蓋疼痛感又加重了起來,只好先行離開了,緩緩步行回到停車場去。由於沒吃午餐的關係,剛好停車場附近有攤商在販賣一些熟食,就先買一些填一下肚子,再開去羅東夜市附近的商家吃飯,不過後來也滿後悔的,因為市區不是很好停車,再加上左腿疼痛感劇烈,連走一小步都很吃力,最後草草找間麵店吃完之後,就直接開車回到桃園回家去了,結束這兩天一夜的宜蘭行,倘若之後開放第二層瀑布,會再找時間來探索一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桃園濱海線之竹圍、永安漁港與新屋綠色隧道

聽氣象預報說今明兩天好天氣之後又要開始變天了,剛好這禮拜星期一是Off Day,就計畫出去騎車嚕,順便測試新裝的CAT EYE碼表是否一切正常,挑一個最基本款的碼表,簡單又清楚,免得像上次買的碼表,功能太多用不到又容易故障,隨它心情在顯示,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