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桃源谷步道.大溪線

前幾年曾經趁芒花盛開的季節探訪過草嶺古道,抵達山頂之後有一條支線可以繼續通往桃源谷,但可能還要耗費幾小時的時間才能抵達,由於身上沒有準備足夠的食物和水,就打消繼續往桃源谷的念頭,直接往大里天公廟下山後搭火車回到福隆去。過了許久,無意間看到別人分享桃源谷的景色真的美極了!查了一下路線,發現原來有不同的支線可以抵達上方的桃源谷,其中一條目前離我位置最接近的應該就是大溪路線了。
從北關海潮公園至大溪河濱公園大概只要10分鐘左右的車程即可抵達,這邊即是往桃源谷大溪線的入口處。
大溪河濱公園這邊有一塊寬敞的停車場,停車可以說是相當方便,可惜的是好像沒有附設廁所,所以登山前如果要廁所可能要提早到別的地方先解決。
如果是搭乘火車的話,可以在大溪火車站站下車,步行約800公尺也可以抵達大溪河濱公園這裡。                          
從大溪路線要登上桃源谷大概需要5公里的路程,感覺還滿遙遠的,需要耗費一些時間和體力。
才剛踏入步道不久後,從遠方就傳來陣陣的腐臭味,原來是地上滿是落下的蓮霧已摔壞腐敗,味道極為恐怖,所以就摀著口鼻迅速通過。
大溪路線前半段幾乎都是走在類似這種自然林間的小徑,沿途綠蔭蒼蒼。
步道上隨處都可以看到蜘蛛網,湊近一看原來是人面蜘蛛呀!人面蜘蛛廣泛分布在台灣中低海   拔森林裡。
不知道是不是步道平日較少人在走,三不五時就纏到蜘蛛網,相當的討厭呀!害我有時會拿著樹枝在前方揮來揮去開路。
沿途鮮豔的蕨類植物總是能吸引我的目光,尤其是陽光灑落在葉片上時更美。
前半段幾乎都走到樹蔭裡,所以沒有什麼展望,因此,只能轉移注意力在沿途的花花草草上,例如長在石階縫中的小菊花。
在步道轉角無意間抬頭看,發現掛了一串串非常可愛晶瑩的紫色小珠,原來它叫做紫珠。
一連串向上的階梯步道真的讓人吃不消呀!尤其是隨著高度上升,樹蔭漸漸稀疏,太陽穿透進來,氣溫越來越高,汗水流個不停呀!
落葉剛好掉落在石椅上,此時剛好有微微的陽光灑落進來,很喜歡這種畫面。
人面蜘蛛,網很大,能橫跨兩棵大樹,佔滿整個路面,所以不注意也難呀!
從樹林的縫隙中,偶爾可以看到遠處的龜山島,只是空氣品質不好,整個被霧霾籠罩著。        
感覺越來越曬了,只好不時停下來補充水分和防曬乳後再出發。
看到這蜿蜒的濱海公路景色,讓我想起多年前也曾經騎腳踏車從宜蘭騎到福隆過,好瘋狂呀!
看到路上標示距離還有2.5公里,原來走這麼久才走了一半呀!心都涼了一下!
路途上還會先經過蕃薯寮山三角點,這邊位於海拔約456M,可以遠眺龜山島風光,但太陽實在太大了,就沒有多做什麼停留就繼續往前走了。
後半段的路就是時而走進茂密的樹林裡,時而走在無遮蔽的步道裡。大約2/3路程時,還有一間公廁可以使用,實在太貼心了!
印象中經過公廁沒多久之後,就開始漸漸脫離有樹蔭遮擋的步道了,轉成一望無際的草原步道。
這邊有一條支線是往土地公廟的方向去,還滿好奇最後是通去哪裡?就稍微走一小段看看就沒再往前了,從這邊看過去,遠處是梯田的景觀。
這邊有一間小小土地公廟,保佑著當地居民,祈求五穀豐收、闔家安康。
這段路走起來真的比前段的路輕鬆許多,雖然也是要爬坡,但至少坡度比之前緩和許多,唯一缺點就是沒什麼遮蔽物,大太陽下有點難受。
這邊步道常會遇到路障,大概是防止牛隻跑出這範圍所設置的吧!
走著走著從遠方已經可以看到桃源谷的全貌了!超興奮的啦!終於快到了!
不過感覺午後雲層有稍稍變厚了,希望能撐到抵達桃源谷後再變天吧!
最後總算來到目的地桃源谷了,就坐在涼亭這邊稍微歇一會,喝口水看看周遭景色後再繼續出發。
在涼亭這邊望過去,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傾斜的大構造,整個山勢在東側十分陡峭,在西側則較平緩。
東北角地區因受斷層與東方來的海浪侵蝕下,單面山的地形十分發達。
眼前開闊的大草原,令人賞心悅目呀!讓我想起陽明山的擎天崗景色。
照理說這邊應該會有牛隻出沒的說,但是當天大草原這邊卻沒有看到半隻牛在溜搭,大概是天氣太炎熱的關係吧!
循著步道的軌跡往前走一小段去看看,順便尋找是否有牛隻出沒。
由於牛隻放牧,持續遭受啃食的壓力所致,這邊維持禾草類為主的短草地景觀。
這邊有一條支線可以通往單面山最高點,既然都來了當然要走上去看看嚕!
回頭望向剛剛一路走來的路線,有一種曲線弧度的美感。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看了讓人心胸也跟著開闊了起來,所有煩惱早都拋到一旁了。
原為水平的岩層,受地殼變動作用,形成一彎曲的岩層,經強烈的侵蝕作用而崩落,形成此種地形。
這邊視野雖然開闊,但是風實在是太大了,把帽子都可以吹風了,所以沒辦法久留,只好短暫停留就繼續走下去了。
之後繼續往草嶺古道方向走去,個人覺得這段路也美極了!地上的步道延伸感非常好,彷彿引導著你繼續前進。
在遠處可以看到一座觀景平台聚集了不少的遊客,看到車輛後才意識到原來這邊也有小路可以開上來呀!可以節省不少的體力。
綿延的山稜線是通往草嶺古道方向去,可惜時間已經不太夠了,只能沿著大溪線原路折返了。
從觀景平台上方往下看,也有發現一窟水池裡疑似有水牛的蹤跡,就沿著產業道路往下走了一小段,沿途有不少的墳墓,雖然有點怕怕的但沒做什麼壞事其實不需要擔心什麼。
果不其然,這窟水池裡有許多隻水牛泡在水裡來避開炎熱的天氣。
太陽真的頗大的,難怪大草原都不見水牛的身影,原來都跑來這邊涼快去了。
感覺就像在做泥巴浴一樣,全身都浸泡在泥巴池子裡,或許對牛來說就是最佳避暑方式。
牛牛彷彿在說"哈囉!你在看我嗎?可以再靠近一點。"
感覺我在這邊會打擾到牛牛們的休息,所以就先準備離開了。
牛群搭配白鷺鷥的畫面雖然小時候常見,但是隨著都市的開發,這種場景早已不復見了,只能到鄉下的地方才能見到了。
看了一下時間,感覺是該展開回程了,不然很有可能要摸黑下山了。
天氣真的說變就變,已經可以漸漸感受到濃霧罩著了,還好已經在往回程的路上了。
再次經過桃源谷高處這,這邊的風真的大到不行,雲霧感覺像是從山谷衝上來一樣,超壯觀的啦!
雲霧繚繞的景色真的讓我見識到不同的美,慶幸自己有來走這一回,不然還真的不知道有這麼美的地方,事隔已久再來編輯這天的照片,彷彿還能感受到當天的體驗,讓人回味無窮呀!只是當天回程的路上,左大腿接近膝蓋附近開始疼痛了起來,咬牙撐著回到停車場去,接著開著車抵達事先預訂的民宿去,結束了今天的行程。希望之後能再來挑戰從大溪走到草嶺古道去,再從大里天公廟下山,再次來感受這裡的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