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九寮溪自然步道

最近都卯起來爬山,比較少走輕鬆的自然步道,但偶爾也想輕鬆地沉浸在大自然環境裡,身上背著輕裝帶著相機好好記錄著沿途的所見所聞,單純享受拍照的樂趣,是我嚮往的目標,這次選擇了位於宜蘭大同鄉的九寮溪自然步道,就是比較符合我理想中的景點。從大湖觀景台移動至九寮溪生態園區大概需要半小時的車程,沿途就順便到賣吃的店家把中餐解決後再前來。
沿著台7線走會遇到台灣中油大同站,這也就表示已抵達了九寮溪生態園區了,沿著一旁的小路走一段就會抵達停車場了。
這邊的停車場還滿寬闊的,印象中停車費是50元,還有附設廁所以及遊客中心,出發前可以先去上個廁所再出發。整裝好出發時遇到這隻小黃狗,覺得模樣還滿可愛的。
入口處有看板簡介,步道全長需要四公里,終點站就是戈霸瀑布,所以特地把減光鏡與腳架都帶上了。
一開始就有點被困惑住了,不知道要往哪邊走,雖然有指示牌要要往橋去,但又有看到遊客從柏油路這條走出來,回頭再去確認一下地圖才知道原來到最後都會接回來。
叢林鳥叫、潺潺的溪水聲真的很舒服悅耳,整個心情都放鬆了起來!
本來想一開始就拍水流的樣貌,但想到要換上減光鏡架上腳架調整好會花上不少時間,最後打算回程再拍就好。
一開始我是選擇經過橋走比較原始的生態步道,碎石平緩的步道走起來也是還滿舒服的,看能不能發現一些特別的動植物。
在路上遇到一隻小嬌客,這隻應該是鉛色水鶇,尾羽黑褐色的是雌鉛色水鶇。
陽光照到路旁的芒花非常的微美,彷彿綻放出金黃耀眼的光芒似的。
其實這條生態步道岔路並沒有很長,很快地就有別座小橋聯結回到柏油步道這條。
途中有設置涼亭,不過對我來說才剛開始且步道還算輕鬆,所以就沒有多做停留,繼續往下走去。
路上遇到一隻貓咪,聽到人群的聲音就迅速躲到草叢裡,表情感覺非常的厭世。
沿途有在觀察四周,發現遠處的山邊竟然被砍伐種植了大片的檳榔樹,這或許就是常發生土石流的主因了,為了經濟而忽略了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後來才得知,原來九寮溪自然步道起點是從這邊開始算起。
從山谷之間暸望遠處翠綠的山巒,顯得特別的雄偉與高大。
這條步道路跡相當明顯好走,蜿蜒的曲線彷彿在引導你繼續往前探索去。
落葉間有些微的陽光灑落進來,光與影的交錯畫面相當的好看。
途中有經過一區名為民俗植物園,這裡的泰雅人熟知各個植物的長處與用途,就地取材運用在生活所需的東西。
走著走著來到一個蜿蜒處,這邊比較空曠點,視野感覺也跟著開闊了起來,個人還挺喜歡這邊的景色。
這條溪流是蘭陽溪北岸的支流,自雪山山脈的拳頭母山嘩然而下。
又再次遇到了鉛色水鶇了,不過這次遇到的是紅色尾羽的雄鉛色水鶇,常見站立於岩石上以捕食水面上或空中飛舞的昆蟲。
搜尋google地圖可能會發現這條溪叫「破礑溪」而非九寮溪,原因是強勁的溪水從山頭一路往東與蘭陽溪匯流出海,有著破向東方氣勢,台語唸成「破東溪」,念久了變成「破噹溪」。
早期居民往來於九寮溪均涉水而過。但天氣莫測,可能上午還清澈見底的溪流,下午就可能暴漲成滾滾大水。
這段棧道,就是當時的居民沿著崖壁,以人力挖掘臨時的避水便道。
漫步在其中,享受大自然的芬多精,彷彿洗了一場森林浴般。
從橋上往下拍,能感受到水量非常充沛,溪水相當清澈。
陸續會經過幾座橋,應該就是沿著溪邊的兩岸在遊走。
剩不到一公里就要抵達戈霸瀑布了,路程和之前走的路線算輕鬆很多,所以都還沒有累的感覺。
路上碰到一排座椅就在天然的森林裡,要不是等等還有安排別的行程,不然真的很想坐在這邊放空,享受大自然的沐浴。
發現這邊橋的名字都很特別,原來大部分都是用泰雅族族語諧音命名,旁邊都有牌子說明名字的背景與由來,還滿有趣的。
每次芋頭和姑婆芋都傻傻分不清,但總是讓我聯想到徐國勇誤食姑婆芋事件,內心會心一笑。
早期宜蘭山區樟腦業興盛,當時從北到南的每座腦寮都以編號稱呼,這裡是第九個樟腦寮,於是這條溪便被當地人稱「九寮溪」而沿用至今!
這邊屬於屬典型的亞熱帶森林,擁有旺盛的蕨類植物和地被植群。
這座壯觀的哈隘吊橋是利用鋼纜鑿崖削壁深入十餘公尺,牢牢抓住兩岸。
接近戈霸瀑布時,這邊有一座名為「臨瀑橋」,底下溪水還滿湍急的,就停下來拍一下照。
古早以前,這裡是一片由湍急水流與瀑布所沖瀉形成的平緩深潭。
早期原住民必須繞過才得以到達獵區,而後土石隨大水逐漸填滿河床。
看到設立的里程牌來到了3km處了,也意味著壯觀的戈霸瀑布也近在咫尺了。
步道的終點就是戈霸瀑布觀景平台了,這邊也有設置座椅,可以一邊休憩一邊欣賞這壯觀的瀑布。
因先天的地質條件再加上九寮溪流得又快又急,於是切割出了陡峭的河谷,也把原本平緩匯流口分出了高低落差。
戈霸瀑布高約30公尺,雨季水量大時,瀑布寬度可達5公尺,就像垂掛在山的肩膀上。
在戈霸瀑布觀景平台休息一陣後,就準備展開回程了,回程由於相機都處於裝上減光鏡和架在腳架上狀態,設定都以拍水流為主,所以沒辦法隨手記錄了。
個人覺得接近瀑布的溪水比較精彩,水流比較湍急,亂石激流的畫面比較有衝擊力、震撼感十足,前半段比較像涓涓细流的樣貌。
回程的中後段就把相機和腳架收起來了,單純享受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感覺,不知不覺就走回到了停車場,離場時,有到入口處的台灣中油大同站稍作停留一下,因為這邊可以看到壯闊的蘭陽溪與泰雅大橋,同時也發現天空的雲層變厚了,讓我一直在猶豫到底要不要接續三星落羽松行程,但最後還是決定要去,因為就在附近15分鐘的車程而已,只可惜可能沒辦法拍出美美的樣貌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