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茶霧之道

或許你看到封面時,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這張明明就是二延平步道,為何標題卻是「茶霧之道」呢?其實,我本來也是想走二延平步道上觀景平台,上方的觀景平台擁有絕佳的視野,可俯瞰嘉南平原、仁義潭及蘭潭水庫等風景,非常的壯闊,也是許多攝影愛好者必訪的景點之一,無奈碰到步道整修中,所以只好改變路線,改從茶霧之道上觀景平台去,也是一條不錯的路線。
茶霧之道登山口位於嘉義縣番路鄉台18線54.6K處。   
入口處附近,剛好路邊有三格停車位可以停放,如果停滿的話,只能再往下開找地方停。
入口處有茶霧之道的告示牌,從海拔1245m開始走起。
從隙頂觀景平台至茶霧之道的路口,其實也只有一小段路程而已。
沿著茶園往上走,層次井然的茶園成梯田狀展開。
拜氣溫、濕度與終年雲霧繚繞之賜,這邊很適合茶葉的栽培。
稜線間已墾殖為大片隨緩坡耕種的茶園。
不時可以看到茶園的業主,在茶園忙進忙出,細心照料著茶葉。
茶園宛如梯田般,種植的井然有序,放眼望過去,一片綠油油的。
還好還有茶霧之道可以上二延坪觀景台,不然今天可能要敗興而歸了。
沿著茶霧之道的指標繼續往前走,會步入一條竹林小徑。
雖然是上坡走起來滿辛苦的,但穿梭在竹林小徑裡遮蔽掉不少的太陽,陣陣涼風吹過來其實還滿舒服的。
走出竹林小徑後,會遇到岔路,一邊是往隙頂聚落,另一邊就是往觀景平台,我選往觀景台去,路上又會看見一大片茶園景觀。
茶霧之道的終點就是二延平步道爬上來的觀景平台這。
當天二延平步道的出入口是封閉的,沒辦法進入,只能在入口端拍照而已。
連結二延平步道處,有設立一座觀景平台,原來網路直播攝影機就是架設在這觀景平台上。
觀景平台上視野相當的廣闊,翠綠的景致、層層疊疊的山脈,讓人心胸跟著開闊起來。
這裡可俯瞰嘉南平原、仁義潭及蘭潭水庫等風景,只是當天午後開始起霧,視野有稍微遮蔽到,看得不是很清楚。
這裡的視野展望絕佳,擁有雲瀑、雲海,夕陽美景,總是吸引許多人前往拍攝。
美到真的有點不想離開!只想待在這邊望著遠方的山景放空。
在平台這休息了一陣後,就沿著茶霧之道走回去停車處了。
回程時,心裡一直在想,或許可以等二延平步道整修完後,安排一趟串聯茶霧之道的O型健行之旅,超級期待的呀!
遠方建築則是隙頂聚落,這裡也有設置便利商店和加油站,也是一個不錯的補給點。
回程途中,也有遇到幾顆河津櫻陸續綻放,好美呀!
美麗桃粉色花瓣,搭配湛藍的天空,顯得相當鮮豔!
再次經過茶園的涼亭,腦中一直浮現在亭裡與三五好友一同泡茶談天的畫面,是如此悠閒、放鬆阿!
個人覺得茶霧之道難度不高,還算輕鬆好走,長度也不長,很適合銜接二延平步道,完成一圈O字環線。
回到停車處後,已經可以漸漸感受到這邊雲霧變多了,所以,如果有前來的朋友,想看到較好的景觀視野可以趁早上前來,傍晚運氣好的話,或許可以看到著名的夕陽雲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