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外埔忘憂谷

繼上次拍到鄭漢步道觀景平台綠油油的稻田後,就一直關注何時會轉成金黃色的稻田以及採收的相關時間,就在這段期間,臉書有人分享外埔忘憂谷稻田已經轉成金黃色了,景色相當的美讓人也想前往,於是轉移目標,改到外埔忘憂谷拍攝金黃色稻田,趁著收割前夕趕上最後一波,結束後可以順道再去大肚山拍攝夜景。
一開始就先設定導航至忘憂谷拍照秘境,想先拍整個外埔忘憂谷全貌。
這裡是拍攝外埔忘憂谷制高點秘境,實際位置可以參考別的網友分享過的文章,都有詳細說明如何到達。
至高點這個位置不錯,但缺點就是周邊的樹木太高了,把視野遮了不少,僅能用長焦鏡拍攝避開。
有注意到外埔忘憂谷這一帶的稻田已經開始陸續收割了。
有點可惜的是,今天算是多雲的天氣,陽光有時會被遮擋掉,加上空氣品質不佳,感覺畫面不是那麼通透。
本來以為制高點只有這個位子而已,沒想到隔壁的大哥說還有另外一個視角可以拍,就帶著我一起去拍。
印象中,大哥說這裡可以拍到金黃稻田與S灣的曲線視角,有不一樣的感覺。
發現這一側的稻田,已經有些區塊已經採收完畢了,但近期這帶應該都陸續開始收割了。
這裡視角也是遮擋滿嚴重的,能拍的角度很有限,建議還是帶一顆長焦鏡,才能有效避開樹木遮擋與拍出S曲線的壓縮感。
在忘憂谷制高點這拍了一陣子後,就開著車來到平面這,換拍別的視角。
一開始我以為這裡用偏廣角的鏡頭會比較適合,但拍沒幾張後,就發現這裡長焦鏡會比較好發揮。
覺得自己還滿幸運的,剛好遇到在採收時的過程,又多了一個可以拍攝的元素。
雖然採收稻穀小時候都有看過,但自從長大後周遭的生活環境早已都變成鋼筋水泥的都市,現在突然又看到,滿滿的回憶又浮現上來。
外埔忘憂谷是大甲溪河床堤岸與后里山丘間一大片的農田。
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割稻機就猶如電動理髮機一樣,在替大地修剪毛髮一樣。
採收的速度比想像中的快,不用一會兒就理光光了。
有趣的畫面是,割稻機後面跟著一群白鷺鷥,想從中獲取一些穀物吃,割稻機走到哪牠們就跟到哪。
忙於採收,辛苦的農民只能頂著大太陽在空檔之間吃個飯稍作休息一下。
雖然現在農業機械化比例比以往高了許多,但還是很靠天吃飯的一種行業,粒粒米飯都來之不易啊!所以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食物。
金黃色的稻田中停放了一輛廢棄的校車,雖然有一點突兀,但校車黃色的車身和金黃稻田還滿搭配的,甚至成為外埔忘憂谷亮點之一。
正當四處尋找不同的構圖與視角時,剛好捕捉到割稻機正在卸貨的過程,馬路上有一台貨車正在裝載收割下來的稻穀。
還記得上次去台中大雅拍麥田,剛好遇見採收的過程,今天剛好也遇見外埔稻穀收割的過程,實在太幸運了!
這裡還有一間叫「蜜境」的咖啡甜品小館,可能天氣太炎熱了,裡面已經坐滿許多的遊客了,就沒走進去消費了。
本來想幫愛車與金黃色的稻田合拍一張,但這裡的道路不寬怕影響到別人,打消此念頭就隨手拍一張留念。
有金黃稻田作為前景的古厝,增添了一種鄉村的氣息,非常適合取景。
有注意到這裡的指標也有規畫自行車道,或許下次來也可以帶腳踏車當作移動的工具,會比較方便路邊停車。
雖然金黃稻田景色非常美,但身為遊客的我們,也不要隨意亂停車,影響當地農用機具通行,順手將垃圾一起帶回家,共同保持忘憂谷美麗環境與生態。
結束外埔忘憂谷的行程後,想再到台中的大肚山來拍落日的夕陽,剛好住台中的Shumei姐有空,帶我到他兩個私房攝影點拍攝,雖然今天雲層較厚有點可惜,但個人還是挺喜歡這個構圖的。
另外一處攝影點是,可以拍到筆直的台灣大道通往台中港的落日美景,這地方不會被周邊的電線杆遮擋住,最明顯的地標建築就是童綜合醫院梧棲院區這棟大樓了。
雖然夕陽有短暫的露出,但很快就躲到雲層裡了,傍晚只有色溫的變化而已稍嫌可惜!再來就是這個位子個人覺得比較適合帶300mm以上的鏡頭,比較能突顯出台灣大道通往台中港落日美景這構圖,希望有機會再來這邊拍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