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7台北燈會

感覺過年的氣氛會一直延續到元宵節才會告一段落,所以往往每年都要來逛燈會才覺得像在過節日,但很少有機會會跨縣市來看燈會,剛好明天就是台北燈會的開始,趁著前一天來先睹為快。
在大稻埕河濱騎腳踏車到傍晚之後,就往西門町方向去。           
今年的台北燈會很不一樣,不在是傳統封閉性的展區,此次直接走進西區的商圈與建築。

剛抵達西門町的時候,剛好正在預演明天的開幕典禮。

今年的主題是小奇雞家族,有點走可愛風。

因為排演的關係,所以主燈秀重複了好幾次,路人都停下腳步欣賞。

以可愛、個性洋溢的角色為燈節帶來朝氣的力量。

好久沒來西門町了,距離上次來到這邊應該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整個街上將會充滿元宵熱鬧的氣氛!主展區從北門沿著中華路而下,民眾可以一面逛街一面賞燈,融入在新舊臺北的風華之中。

走著走著遇見西門町林默娘花車。

感覺作品好像還沒完成,眼睛部分都還沒畫好,加緊趕工中。

媽祖娘娘除了保佑當地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更是當地商業守護神的精神指標。

現在媽祖娘娘將於西門動漫月活動中擔任西門町的動漫大使,正式成為西門町看板娘。

藉由這次燈會,順便宣傳一下台北世大運。

不起眼單調的樓梯都有街頭塗鴉創作。

連街道都布置得很有感覺,讓人真的覺得是在逛燈會。

走著走著就遇到一隻超大的充氣老虎。

雖然老虎和這次的雞年主題不是很相符,但是也增添燈會的內容。

走著走著來到一個學生作品的燈區。

由於今年是雞年的關係,所以脫離不了以雞為主角,創作許多不同的主題。

覺得燈區這個作品最亮眼,翅膀還會揮動著。

覺得這邊的作品都做得不錯,很難置信是出自學生的巧思,真厲害。

原來客家花布也可以是創作的題材。

這邊也有一個主題是以台北世大運為主。

這難道是雞版的復仇者聯盟嗎?超好笑的。

當然也是有企業贊助的燈區。

怎麼覺得越看越像小時候吃的香雞城招牌人物。

結合傳統與時尚,展現出無與倫比的西區舊城風華。

結束這邊燈區的欣賞之後,就回到街道上。

走著走著遇到一個巨人躺在街道上。

不知道是最近燈會才有的,還是原本就是放在街道的裝置藝術。

覺得身上的刺青還滿有趣的,有許多卡通人物與景點。

這個門的顏色會一直變化,感覺還滿酷的。

覺得這隻上了發條的雞還滿有意思的。

覺得燈會就隱藏在熱鬧的西門町還滿有意思,有別以往的燈會。

很喜歡這種有感覺的東西,畫面看起來就讓人覺得很溫馨。

這個作品名字取的真好,叫做打火雞,太搞笑了吧。

之後有看到電視新聞專題報導,這系列作品是找師傅專門訂做的,難怪看起來覺得看似簡單,但是做的很精緻。

把這條街道繞了一圈之後,就往對面的街道走回去。

主展演區的裝置與呼應的聲光效果涵蓋整個中華路、成都路、寶慶路及漢中街等路口。

有種濃濃的日本風格。

藉由這次燈會,也可以向國外的旅客介紹在地的特色。

這邊也有可以掛祈福卡的希望樹,由於活動還沒開始所以空空的。

之後離開了西門町,走著走著來到了北門。

臺北府城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清代城門建築,為臺北府城的正門。

這邊因為台北燈會的關係,有3D光雕立體投影,只是因為活動還沒開始,所以只有廣告可看。

為臺北府城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建城原貌者,是臺灣新式城門的代表作。

承恩門是臺北市區僅存的清代建築之一,門外原建有甕城,今已不存。現與臺北府城其他城門共同列古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