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在網路上曾經看過別人分享過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照片,發現這邊的建築特色為六頂大傘架的主建築體,傘架下規劃不同人文場域,體驗多元的客家文化,並推廣客家特色產業,覺得讓人想去走一趟,且這邊是不用門票的,只要付點停車費就可入園了。 
六堆園區傘架是一個新式的綠建築設計概念,原理是利用空氣對流及抗風壓等因素,達到適度的遮陽消暑的效果。 

園區以紙傘為基礎概念,設計六座傘架。

象徵為大地打傘遮陰以打造一個宜居的生活環境。

利用傘下遮蔭做為遊憩空間,而傘上的太陽光電板,則將太陽能轉為電能提供園區所需。

以自然、節能方式融合客家油紙傘之意象。

透過半戶外空間營造原始林的氛圍。

傘下規劃客庄產業與文化聚落作為營運主軸。

在傘下的廣場待了還滿久的,因為每個角度看過去都滿美的拍個不停,之後就先到遊客中心先拿個園區的地圖和介紹。

之後就決定先從隔壁的工藝產業館逛起。

館外有種植許多的植物和擺設著許多的油傘當作裝飾。

裡面有一家叫東興紙傘工藝社,其中有一面牆裝飾著滿滿的紙傘。

感覺這區就是專門給遊客拍照留念用吧。

當然除了裝飾用的紙傘外,當然也有對外販售精美的紙傘。

這邊也可看到紙傘的工藝之美外,還可以看到傘上的各種畫風。

再往隔壁棟走是客家食堂,這邊集合了許多客家小吃攤,可以吃到道地的客家料理。

只是當天還滿多團體遊客在裡面用餐,感覺人潮有點擁擠,就少了想待在裡面用餐的意願,就在裡面逛了一圈就先離開了。

離開了客家食堂之後,就繼續往隔壁感覺像是賣文創商品的店舖走走。

這邊也可以挑選明信片寄給自己或朋友。

走進一間文創商品小店看到一區百家姓圖騰感覺還滿有意思的就停下腳步看看。

出自子姓,以謚號為氏,据《元和姓纂》所載,春秋時宋國戴公死後,宋武公司空繼位,其支以王父的謚號"戴"為氏。 

這邊也有手工DIY教室,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紀念品。

礱間是稻穀變成白米的加工場所,也是六堆先民揮灑汗水的勞動象徵。

這座於日本昭和年間設置的礱穀機,歷經台灣稻米產業的興衰。

烘烤百年風味-菸樓。

這是在仿造金城武大道的奉茶嗎?哈哈。

菸樓是從菸草從翠綠肥厚變成黃金輕薄的乾燥室。

也是六堆菸農製菸程序中最艱辛的過程。

菸樓展示館「百年菸樓-記憶燻烤」展覽,以菸田少年阿堃牯的故事為軸線。

述說昔日種菸人家辛勞又溫馨的菸葉農事生活。

離開了菸樓之後,就繼續往下走,會遇到田園地景區。

會穿過一小段的瓜棚隧道到田園餐廳。

讓我想到一句成語瓜田李下,被用來比喻容易惹人懷疑的環境。

自然及田園景觀區在山林與平原間開拓是先民的生活史。

客家人崇尚自然,樂天知命,以田園與自然景觀搭配,營造客家人取之自然的生活環境。

田園區規劃以稻作、菸葉為主,並有客庄常見果樹及經濟作物。

自然草原區是六堆客家人最豐富的寶庫,也象徵著六堆的起點。

作品《移‧墾‧耕‧讀》以一群組式作品,結合現有地景,將客家精神實踐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公共藝術創作。

以大武山為屏障,與生態水塘為鄰,坐落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幅員廣闊的自然草原區。

依山傍水環境連結三組作品的關係,表現客家族群富饒人文氣質地傳統精神。

園區中央設置生態池,在環湖的木棧道周圍,栽植多種水生植物。

提供遊客一個舒適的歇腳空間,也喚回許多久違不見的自然訪客,充分地展現在地的原始生命力。

傘架客家聚落景觀區為大地打傘遮蔭,重建雨林樹冠層的遮蔭作用,避免過度曝曬。

最後來到多媒體展示館,這邊有些特展與環境教育研習教室。

走進去裡面看些展覽,發現這作品還滿特別的,是利用菸草拼湊出台灣寶島的模樣。

覺得這邊真的還滿大的,要仔細逛完需要花滿多時間的,但之後還有別的行程,只好先到這邊告一段落了。

藉由六堆客家文化核心園區推廣展現客家聚落之生活體驗,共同帶動六堆地區客庄文化與地方經濟發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桃園濱海線之竹圍、永安漁港與新屋綠色隧道

聽氣象預報說今明兩天好天氣之後又要開始變天了,剛好這禮拜星期一是Off Day,就計畫出去騎車嚕,順便測試新裝的CAT EYE碼表是否一切正常,挑一個最基本款的碼表,簡單又清楚,免得像上次買的碼表,功能太多用不到又容易故障,隨它心情在顯示,囧。

望高寮夜景公園與大肚藍色公路

之前曾經有看過別人分享大肚藍色公路的照片後,對於這個拍夜景的景點有些印象,但是一直在想很少有機會晚上還待在台中的偏遠山上裡拍夜景吧,且這邊要等待太陽落下後轉黑夜的魔幻時刻拍出來才好看,所以一直沒特地跑來這邊拍夜景的想法,是因為這次剛好有這空檔來這,所以順便來這邊挑戰一下傳說中的藍色公路。

阿嘉的家與恆春縣城西門

在墾丁白沙灣待了好一陣子之後才緩緩往恆春移動,發現和原本預期的行程進度落差很大,只好捨去後面的景點,把剩下的時間待在恆春這邊,因為久久才來到這麼南邊,還沒好好感受這邊的天氣和風俗民情就離開了,實在有點可惜。 對於恆春這邊的印象來自於電影「海角七號」,這部電影在我就讀大學期間非常的火紅,而這邊電影我也反覆看了滿多遍的,非常喜歡這邊純樸的風土民情,一直希望有個機會能親身來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