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千島湖之後,本來想接著拜訪石碇老街,但是不知道怎麼開得又順著北宜公路往下開,反而是距離坪林比較接近了,於是就改先去坪林走走。每次到雪山隧道的入口就會來到坪林這邊,但卻對它一無所知,趁著這次機會來了解這個小鎮。
來到坪林最想要參觀的就是這邊的老街與茶業博物館。
來到坪林之後,就把車輛停放在老街附近後,就開始下來步行,看到這隻狗燈,才想起今天是元宵節。
打算先到老街逛逛,再到茶業博物館慢慢參觀。
感覺平日的老街人潮有點稀少,店家在營業的也很少,大概只會在假日比較熱鬧吧。
想買個東西吃填個肚子,但是感覺店家好像都在午休,就沒有進去了。
感覺這邊的房屋都有重新改建過了,已經感受不太到老建築的樣貌了。
如今仍保有傳統閩南建築風格的古宅已經所剩無幾。
整個坪林老街,除了幾家特色商家外,數目最多的便是茶行。
坪林的保坪宮,看了許多老街,往往都有宮廟在老街裡面,成為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
感覺今日元宵節這邊有重要的活動,許多人在忙著辦桌的料理。
雖然老街的樣貌已不復存了,但是依然能感受到這邊的純樸與寧靜。
老街並不會太長,悄悄的已經走出老街範圍了,之後就往茶業博物館前進。
感覺這座淡藍色的坪林拱橋在坪林應該算是重要的地標之一,因為非常的顯著。
打著低碳的坪林,應該是要鼓勵大家多善用大眾交通工具、腳踏車之類的,以維護這新鮮的空氣品質。
另外一側就是舊的人行橋梁,感覺相當有歷史歲月了。
覺得淡藍色的坪林拱橋和翠綠色的北勢溪相當的協調,構成一個很美的畫面。
如果有來到這邊,應該不難注意到這邊連橋的裝飾品都是於各種不同的茶壺造型構成,相當的有意思。
從舊的人行橋也可以到茶業博物館,打算逆時針繞一圈這區域。
橋墩裸露地相當嚴重,感覺有歷史斑駁的歲月了。
橋底下有一條人行步道可以走,但因為時間不太夠,所以沒實際去走一圈。
看了地圖感覺這邊應該是通往北勢溪的觀魚步道,之後有機會再來這邊探索一下。
淡藍色的坪林拱橋背後就是著名的雪山隧道了。
已經走來另外一側了,從這邊可以回頭看到整個純樸的坪林小鎮。
之後就抵達茶業博物館的入口處,因為我不是新北市民,所以必須購買門票才能入場參觀。
建築外觀是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館內展覽以台灣的茶葉文化知識為主。
坪林茶業的歷史相當悠久。
其中文山包種茶的產製和銷售, 為坪林區最重要的經濟資源。
當地居民80%以上為茶農,茶園面積近千公頃。
讓坪林具有獨特茶區特色, 是一個充滿豐富資源與觀光潛力的美麗茶鄉。
摸摸口袋,發現購買門票時有發一包茶葉包可以沖泡,覺得包裝還滿古錐的。
牆面上展示著各種製茶的機器,真的是五花八門。
坪林茶業博物館可分為綜合展館、活動主題館展示館等部分。
原來製茶不單單只是表面看到的而已,還包含許多態度與堅持,才能生產出一批好茶。
綜合展館以茶為中心分為茶事、茶史和茶藝為主題。
茶事介紹茶葉的成份、品種、分類、產銷以及台灣茶園分布、古代與現代製茶的方法與過程。
地下室剛好有再舉辦特展,這次主題是茶葉在各種不同時代的包裝樣貌。
看到有些包裝真的是相當的復古,小時候才看得到的樣子。
原來茶葉也可以製成茶紙,計算一杯剛好的量,只要拿熱開水沖泡即可享用,第一次看到覺得滿新鮮的。
各時代的茶葉包裝真的是琳琅滿目的看不完。
館內也有按照各時期擺放,感覺有慢慢演進到現代。
覺得這面牆還滿酷的,利用近代各家製作的沖泡茶包裝拼湊的一面牆。覺得色彩相當繽紛。
感覺近代的茶葉包裝,除了注重茶葉的品質之外,也越來越講究包裝質感。
從一心二葉到一杯好茶,工藝與自然合奏的圓舞曲,交織出茶的迷人香味。
品茶韻、習茶學、展創意,感受茶的生活美學。
這邊有一區是擺放著各種茶葉供大家比較不同茶葉差異。
目前坪林栽種的茶種為包種茶,茶葉葉尖彎曲、幼芽連理。
包種茶沖泡出來的茶色呈現蜜綠和金黃,入喉後似有蘭桂花香,香味撲鼻且甘潤滑順。
很喜歡這邊營造出來的氛圍,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大致在場館內參觀一輪之後,就到館外的庭院走走。
茶博館整體設計是古樸的庭園山水,有庭台樓閣。
以婉約深遂的江南庭園之美, 架構這座雅致沉靜的茶文化殿堂。
茶香中發現自然與人文的美好, 看見茶鄉中最美的文化風景。
參觀完茶業博物館之後,就繼續沿著步道走回到原本停車的地方,準備再往下個景點移動。
來到坪林最想要參觀的就是這邊的老街與茶業博物館。
來到坪林之後,就把車輛停放在老街附近後,就開始下來步行,看到這隻狗燈,才想起今天是元宵節。
打算先到老街逛逛,再到茶業博物館慢慢參觀。
感覺平日的老街人潮有點稀少,店家在營業的也很少,大概只會在假日比較熱鬧吧。
想買個東西吃填個肚子,但是感覺店家好像都在午休,就沒有進去了。
感覺這邊的房屋都有重新改建過了,已經感受不太到老建築的樣貌了。
如今仍保有傳統閩南建築風格的古宅已經所剩無幾。
整個坪林老街,除了幾家特色商家外,數目最多的便是茶行。
坪林的保坪宮,看了許多老街,往往都有宮廟在老街裡面,成為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
感覺今日元宵節這邊有重要的活動,許多人在忙著辦桌的料理。
雖然老街的樣貌已不復存了,但是依然能感受到這邊的純樸與寧靜。
老街並不會太長,悄悄的已經走出老街範圍了,之後就往茶業博物館前進。
感覺這座淡藍色的坪林拱橋在坪林應該算是重要的地標之一,因為非常的顯著。
打著低碳的坪林,應該是要鼓勵大家多善用大眾交通工具、腳踏車之類的,以維護這新鮮的空氣品質。
另外一側就是舊的人行橋梁,感覺相當有歷史歲月了。
覺得淡藍色的坪林拱橋和翠綠色的北勢溪相當的協調,構成一個很美的畫面。
如果有來到這邊,應該不難注意到這邊連橋的裝飾品都是於各種不同的茶壺造型構成,相當的有意思。
從舊的人行橋也可以到茶業博物館,打算逆時針繞一圈這區域。
橋墩裸露地相當嚴重,感覺有歷史斑駁的歲月了。
橋底下有一條人行步道可以走,但因為時間不太夠,所以沒實際去走一圈。
看了地圖感覺這邊應該是通往北勢溪的觀魚步道,之後有機會再來這邊探索一下。
淡藍色的坪林拱橋背後就是著名的雪山隧道了。
已經走來另外一側了,從這邊可以回頭看到整個純樸的坪林小鎮。
之後就抵達茶業博物館的入口處,因為我不是新北市民,所以必須購買門票才能入場參觀。
建築外觀是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館內展覽以台灣的茶葉文化知識為主。
坪林茶業的歷史相當悠久。
其中文山包種茶的產製和銷售, 為坪林區最重要的經濟資源。
當地居民80%以上為茶農,茶園面積近千公頃。
讓坪林具有獨特茶區特色, 是一個充滿豐富資源與觀光潛力的美麗茶鄉。
摸摸口袋,發現購買門票時有發一包茶葉包可以沖泡,覺得包裝還滿古錐的。
牆面上展示著各種製茶的機器,真的是五花八門。
坪林茶業博物館可分為綜合展館、活動主題館展示館等部分。
原來製茶不單單只是表面看到的而已,還包含許多態度與堅持,才能生產出一批好茶。
綜合展館以茶為中心分為茶事、茶史和茶藝為主題。
茶事介紹茶葉的成份、品種、分類、產銷以及台灣茶園分布、古代與現代製茶的方法與過程。
地下室剛好有再舉辦特展,這次主題是茶葉在各種不同時代的包裝樣貌。
看到有些包裝真的是相當的復古,小時候才看得到的樣子。
原來茶葉也可以製成茶紙,計算一杯剛好的量,只要拿熱開水沖泡即可享用,第一次看到覺得滿新鮮的。
各時代的茶葉包裝真的是琳琅滿目的看不完。
館內也有按照各時期擺放,感覺有慢慢演進到現代。
覺得這面牆還滿酷的,利用近代各家製作的沖泡茶包裝拼湊的一面牆。覺得色彩相當繽紛。
感覺近代的茶葉包裝,除了注重茶葉的品質之外,也越來越講究包裝質感。
從一心二葉到一杯好茶,工藝與自然合奏的圓舞曲,交織出茶的迷人香味。
品茶韻、習茶學、展創意,感受茶的生活美學。
這邊有一區是擺放著各種茶葉供大家比較不同茶葉差異。
目前坪林栽種的茶種為包種茶,茶葉葉尖彎曲、幼芽連理。
包種茶沖泡出來的茶色呈現蜜綠和金黃,入喉後似有蘭桂花香,香味撲鼻且甘潤滑順。
很喜歡這邊營造出來的氛圍,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大致在場館內參觀一輪之後,就到館外的庭院走走。
茶博館整體設計是古樸的庭園山水,有庭台樓閣。
以婉約深遂的江南庭園之美, 架構這座雅致沉靜的茶文化殿堂。
茶香中發現自然與人文的美好, 看見茶鄉中最美的文化風景。
參觀完茶業博物館之後,就繼續沿著步道走回到原本停車的地方,準備再往下個景點移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