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金博物館

黃金博物館一直是我口袋景點的名單之一,前幾年曾經騎腳踏車路過,但只是在入口處附近繞繞打個水就先離開了,並沒有進入裡面的場館和礦坑去體驗過,所以感覺有點小遺憾,一直在想找個時間再來這邊好好地漫遊一下,趁等傍晚九份的夜景時,下午的時間就先跑來這邊消磨一下。
因為黃金博物館腹地不大,只能靠接駁車運送或是自行開車自勸濟堂停車場再步行步道至黃金博物館。 


有百年歷史的勸濟堂供奉關聖帝君,是金瓜石地區的守護神。


景色優美壯闊,是能拍攝到金瓜石整個地區的好所在。

勸濟堂停車場旁,有一條步道可以直通到黃金博物館,可以邊走邊欣賞周遭的景色。

發現接近黃金博物館時,這邊有一條支線步道不知道是通去哪裡,等待下次來探索。

記得之前騎腳踏車來黃金博物館是從正門進去的,這次是從另外一端來,所以感覺很新鮮。

前面就是黃金館了,但是還是想先從正門入口開始逛起,所以就先暫時離開這邊,晚點再回來逛。

黃金博物館由昔日台灣金屬礦業公司辦公室整建而成。

黃金博物館訴說金瓜石的礦業歷史與文化。

遊客中心稍微往裡面走一點後,就可以看到四連棟日式宿舍。

金瓜石日式宿舍依其設置面積樣式之差別,代表其在社會之地位。

四連棟各戶均為家族使用之規模。

雖為連棟式宿舍,但以宅的規模也屬於高級宿舍。

連裡面的警察局也相當有日式建築的風格在。

 之前第一次來到這是騎腳踏車來,進了園區之後,就牽到這廣場就沒再往裡面走了。

這邊有一間礦工食堂,就是販賣便當的地方,特別的是飯盒具有紀念價值,但是一份並不便宜,就打消念頭。 

剛好有一團觀光客來消費,門口有許多人在排隊了。  

往黃金館的路上會經過一小段的階梯。

走著走著發現這邊有一條軌道,應該是以前載運礦所建造的吧。

接近黃金館時,發現外面有個公園廣場之類的。

原來軌道是連結到礦坑附近。

雖然已經廢除沒再使用了,但現在已成為大家拍照合影的道具了。

這邊場館外面的廣場似乎種植不少棵櫻花的樣子。

粉色的櫻花在晴朗的天空之下,顯得特別的粉嫩阿。

這銅像像是拯救自己的同伴的樣子,不知道有什麼背後的故事。

個人覺得這顆應該是裡面開得最美的吧。

櫻花搭配背景的日式建築,真的很像在日本的感覺。

這邊應該是我今年第一次賞到櫻花吧,超美的啦。

這邊有一間名為輕便驛的建築,原來就是廁所阿,弄得真的很像復古的車站一樣。

之後就排隊買票準備進入參觀了,新北市民可以免費進場的樣子,可惜我是桃園人啊。

一進入入口沒多久就可以看到礦坑縮小的模型,可以觀察整個礦坑運作的情況。

從爆破鑿洞到礦石開採的過程完整呈現在民眾眼前。 

 這些在礦坑裡辛苦工作的礦工們,用他們的青春與生命,一吋吋開鑿而成的。

九份、金瓜石各地都有許多私人煉金。

他們會將蒐集來的礦粉用陳舊簡陋的設備自行汰洗、冶煉成粗金。 

二樓展示主要圍繞著「黃金」的主題展開,從歷史、文化、藝術與科學的面向來認識黃金。

我想這間黃金館最有看頭的就是這塊大金磚,一塊高達220公斤的999.9純金的大金磚。

大概花不到10分鐘時間,就走完了黃金館,覺得可看的東西並不多,唯一吸引人的就是那大金磚而已。

之後改參觀隔壁的礦坑體驗,進入礦坑前會看一段小影片,之後會再講說一下,就帶著工地帽進入礦坑裡。

本來以為會有工作人員帶團進入參觀解說,後來才發現是自由參觀的,這樣也好逛起來比較自在。

覺得這邊似乎有裝設感應器,只要有人靠近,就會製造聲效並且開始解說。

利用蠟像展示當年的採礦過程,模擬當時採礦工作的情境。

從本山五坑舊有坑道內,向上掘進一條長約110米的新坑道。

這邊也有老礦工模擬真實的金礦脈。

各區設置了生動擬真的模型,呈現當年採礦工作樣貌。

配合聲光效果,讓人親臨現場的震撼感。

 爆破後,礦工採集金礦並分類礦石,再搬運出坑。

藉由這次的參觀導覽,可以深深感受到早期礦工的辛勞。

礦工出坑時,須通過基本的搜身檢查,避免夾帶富礦出坑。參觀完礦坑之後,發現這邊出口就是往黃金神社的步道上,所以接著往黃金神社去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桃園濱海線之竹圍、永安漁港與新屋綠色隧道

聽氣象預報說今明兩天好天氣之後又要開始變天了,剛好這禮拜星期一是Off Day,就計畫出去騎車嚕,順便測試新裝的CAT EYE碼表是否一切正常,挑一個最基本款的碼表,簡單又清楚,免得像上次買的碼表,功能太多用不到又容易故障,隨它心情在顯示,囧。

阿嘉的家與恆春縣城西門

在墾丁白沙灣待了好一陣子之後才緩緩往恆春移動,發現和原本預期的行程進度落差很大,只好捨去後面的景點,把剩下的時間待在恆春這邊,因為久久才來到這麼南邊,還沒好好感受這邊的天氣和風俗民情就離開了,實在有點可惜。 對於恆春這邊的印象來自於電影「海角七號」,這部電影在我就讀大學期間非常的火紅,而這邊電影我也反覆看了滿多遍的,非常喜歡這邊純樸的風土民情,一直希望有個機會能親身來走一回。

望高寮夜景公園與大肚藍色公路

之前曾經有看過別人分享大肚藍色公路的照片後,對於這個拍夜景的景點有些印象,但是一直在想很少有機會晚上還待在台中的偏遠山上裡拍夜景吧,且這邊要等待太陽落下後轉黑夜的魔幻時刻拍出來才好看,所以一直沒特地跑來這邊拍夜景的想法,是因為這次剛好有這空檔來這,所以順便來這邊挑戰一下傳說中的藍色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