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興隆毛巾觀光工廠與奶奶的熊毛巾故事館

參觀完屋頂上的貓彩繪之後,就到附近的興隆毛巾觀光工廠走走看看,觀光工廠這邊提供滿大的停車場,停好車之後只要步行一小小段路就可以到毛巾工廠這邊來了,還好不用提早預約之類可自由參觀。

從遠方就可以看到興隆毛巾觀光工廠了,不過少了招牌光是從外觀看真的還看不太出來是間工廠。


興隆毛巾觀光工廠有別於一般印象中灰暗老舊廠房,不但利用庭園造景,還設置許多木椅,讓廠房內增添幾許鄉村悠閒風格。

這邊有一條參觀的路線,就按著指標路線參觀有一整條生產線的製造過程,連廣告也是自己品牌的毛巾所製成。

在開始參觀之前,這邊有示意圖大致介紹整個毛巾生產製造過程,讓大家比較有個概念。

第一批啟用的平車梭織機,運轉已超過20萬小時了,早期用來織造毛巾布、鞋底布。

機器就如圖所描繪的樣子,即使已有年紀了,但是一樣寶刀未老,生產相當的快速,即使隔著一道玻璃也可以感受到驚人的生產力。

一方面除了開放民眾參觀讓大家瞭解毛巾的製作過程,二方面還教導大家知道如何挑選好的毛巾。

以及講解台灣製造的毛巾和大陸產的毛巾的差異性。

除了參觀生產線上的機器之外,旁邊都會有附說明圖,讓大家更了解機器的功用與運作。

這台緯紗機靠馬達轉動將棉紗由下往上拉,並盤旋在木管上。

簡單參觀完生產線之後,這邊有間商場與販賣飲品的商店。

在商店的門口有一座櫥窗玻璃,裡面展示許多可愛的玩偶都笑臉迎人,非常的討喜。

有一系列可愛的神明公仔,讓人看了真的很想買來收集。

還有小熊系列,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毛巾所製成的,玩偶打開之後是一條方巾,也太厲害了吧可以摺成這樣。

不要懷疑,這束花也是用毛巾摺成的,滿有創意的產品,收到的人應該會覺得很實用。

原來用毛巾可以製作成這麼多種商品,除了擺飾之外,最後也可以拿來使用,真的是可以考慮拿來送禮了。

這邊最有名的就是蛋糕毛巾了,把毛巾裝飾成蛋糕外型。

就在商店的入口處這邊,就可以看到一盒盒的蛋糕毛巾,看起來真的很像咖啡店賣的蛋糕。

很特別的是,會因為毛巾的顏色和紋路變換成不同口味的蛋糕毛巾,也太有趣了吧。    

我想棒棒糖的概念應該是蛋糕毛巾的延伸吧,開發出許多種造型產品。

五顏六色的毛巾花束,讓人看了真的會有想買的衝動耶。

這邊的花束毛巾原來也是有不同花種的花束,真令人大開眼界。

也有節慶之類的毛巾造型玩偶,如聖誕節的聖誕老人和可愛的麋鹿。

推廣國人使用國貨,顛覆毛巾日常用品印象,也創造出收藏的附加價值。

傳統產業注入新創意,看似黃昏夕陽的產業有了煥然一新的新活力,轉型了觀光工廠,成了觀光客來虎尾必遊的景點之一。

遵循著一步一腳印的原則,穩重穩打的精神與台灣毛巾紡織業共同成長。

覺得這個產品還滿有創意的,一整個包裝成像蛋糕禮盒,其實是各式的毛巾組合。

全程在台灣設計製造,品質有保障,其中獲得多項專利的蛋糕毛巾更是深受大眾喜愛。

毛巾產業全數在大雲林地區落腳,成為實質的毛巾產業聚落。

民國七十年代的毛巾產業可以說曾經風光一時,也造就了虎尾極盛時期的繁榮。
走著走著來到了賣場的二樓,這邊有展示了全世界最大的毛巾蛋糕,真的很大一個。


也有展示一顆用毛巾裝飾成的聖誕樹
                                                                                                                                     

這邊有面故事牆,介紹著興隆毛巾轉型成觀光工廠的過程與產品的介紹。
 
這邊也有玻璃櫥窗櫃,展示著各種活動所生產的紀念毛巾。

毛巾也是可以客製化訂做,只是需要大筆的數量才行。

經由這次的行程,讓我認識到原來毛巾除了可以拿來用之外,也可以摺出可愛的玩偶擺飾或著拿來送禮,真的是太有創意了,讓我對MIT的毛巾更有信心了。

顛覆毛巾日常用品印象,也創造出收藏的附加價值。

參觀完興隆毛巾觀光工廠之後,順道來到隔壁奶奶的熊毛巾故事館走走。

兩間毛巾工廠就在左右兩邊而已,感覺有一種對打瓜分毛巾市場的感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平日來的關係,感覺沒什麼遊客來訪。

這邊還有一塊空地可坐著乘涼,附近也有戲沙區,小朋友應該會很愛。

往裡面走點就可以看到一棟黃色洋房的建築。

回顧双星毛巾一路艱辛創立至今,為了紀念奶奶、父親和兄長,於是決定將原本的双星毛巾精品館正式改名為「奶奶的熊毛巾故事館」。

從迎接新生兒的鬆軟大毛巾、生活必備的洗臉毛巾,到送別生命的謝禮毛巾,毛巾乘載了具有份量的生命故事,

「奶奶的熊毛巾故事館」以此背景,打造出休閒踏青的溫馨園區。

即使只是來這邊參觀而已,坐在這邊也覺得很悠哉舒服。

奶奶的熊毛巾故事館現場展示各種毛巾、浴巾、方巾、浴墊、運動毛巾等相關商品。

一整面方巾排列的牆面,看起來也滿療癒的。

近年來在中國大陸的廉價毛巾傾銷之下,紛紛倒閉、轉型。

其中双星毛巾以提升優異的生產技術加強品質,並成立「奶奶的熊毛巾故事館」。

加強推廣與消費者端的連結,提供民眾假日休閒的好去處,將老工廠打造出新價值。

因為還有別的行程,就簡單參觀一下就準備離開了。

這邊還有布穀鳥雜貨店,享受悠閒的午後田園風光。

來杯香濃的咖啡、品嚐純鮮奶製作而成的香、醇、濃,享受一場幸福的心靈饗宴吧

望向工廠的方向,有展示一台已退役的機器,機器的鏽蝕斑駁,彷彿是歲月的痕跡,訴說著當年生產過無數條的毛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