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

會知道這個景點完全是個意外,再來到故宮南院時曾開錯路,陰錯陽差之下意外經過蔗埕文化園區,才知道原來有這個景點,在逛完故宮南院之後,發現時間完全不足到斗南了,想說附近有剛經過的蔗埕文化園區還滿好奇是什麼,就把剩餘的時間耗在這裡了。

入口外面路還滿大條的又沒什麼車,就彎進來園區了,門口有台糖的標誌,就大概知道是台糖在經營的。


一進來園區之後,就可以發現有許多卡通人偶像的迎接。
雖然人偶像感覺都是一男一女的搭配且動作姿勢都幾乎一模一樣,但是仔細觀察身上的彩繪都不太一樣,感覺像是在說不同的故事。

想不到這邊也有黑雞先生的作品,真的無所不在。

黑雞先生主要是想表達嘉義人的熱情與天然的純真。

停車場和公車站附近的廣場這邊也有陳列一些老舊的火車頭。

斑駁的設備,彷彿可以看到歷史歲月的痕跡。

想不到裡面竟然有鐵軌,難道有火車再跑嗎?心理不禁有個問號。

交錯縱橫的鐵路搭配周遭景色看過去就是美。

原來這邊也有自行車車道阿,早知道把腳踏車一起帶下來了。

嘉義蒜頭糖廠當時隸屬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其最主要就是,做為經濟作物蔗糖輸出。

走著走著來到一小老舊的小火車站,名為蒜頭車站。

運送蔗糖的小火車,也變成當地重要的交通工具。

隨著公路的興起、都市的建設,慢慢的糖廠在西元2001年停止運作。

為了不讓這份重要的歷史遺跡,湮滅在荒煙漫草之中,糖廠轉型成為蔗埕文化園區。

今日蒜頭糖廠結合台糖特有的五分車,已轉型為以觀光休閒用途之蔗埕文化園區。

五分車就是以軌距的不同而劃分,現今世界的標準軌為1435mm,五分車的軌距約為標準軌的一半。

可以在這裡搭乘五分仔小火車出遊去。
縱橫交錯的五分車鐵道,充滿著實用與藝術的氣息。

接著再往裡面走一些,來到彩繪的故事牆。

藉由彩繪牆述說著這邊的故事。

用簡顯易懂的圖畫,講述這邊的風土人情,活化這邊的社區。

能讓年長者回憶童年往事,亦可讓青少年體驗早期農業社會的脈動。

覺得彩繪圖就是要連結當地的文化特色,才有屬於自己的風格。

藉由彩繪圖,可以了解到早期的農村生活。
發現這邊的彩繪圖也有3D立體的感覺,非常的有趣。

透過各種早期製糖工具、鐵道運輸與農機用具的展示,有如置入時光隧道般的體驗與感受。

園區實在有點大,走了一下之後決定調頭了,途中路過發現還有人來這邊拍婚紗取景。

本來打算逛完結束後再來吃吃冰,但發現已經打烊了,實在有點可惜啊,只好含淚離開了。

回到入口處的停車場,從這邊可以眺望遠處的廢棄糖廠,隨著產業的沒落,逐漸轉型成觀光休閒的文化園區,讓人了解這段故事。之後就開車北上回到桃園,結束這三天兩夜的行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姜子寮山步道

每當提到這條步道時,就不得不先說我為何突然買新車的原因,當初就把姜子寮山步道規劃在我的一日遊的行程裡,找個休假晴朗的好天氣就開著老爸的車前往,誰知因水路有漏水導致水溫上升,最後拋錨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還差點燒起來了,把我嚇得半死,最後請拖吊拖回桃園處理,最後研判應該是沒救了,完全沒有修理的價值,促成我購買新車的契機。

高雄地標建築大賞

一直對港都這個城市很陌生,趁著這次機會來好好認識一下高雄各地標建築的位置,順便欣賞獨特的建築也是這次來高雄的目的之一,個人也非常喜歡獨特的建築設計,彷彿是件藝術品般呈現在眼前。 今日最先拜訪的建築就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看網路介紹是一間很美的圖書館。

大湖觀景台

最初的計畫是結束蜊埤湖的行程後,直接繼續前往福山植物園參觀去,但是因為之前天候不佳又因預約日接近無法取消,被系統封鎖兩個月都無法再預約了,只好改變計畫去之前也一直很想去的九寮溪生態園區,途中會經過大湖這邊,突然想到之前有標記一處大湖觀景台這地方,印象中會知道這地方是因為之前在查詢有關宜蘭的攝影景點,才意外發現原來有這地方。 前來的路上會開上一條叫湖西產業道路,道路有水泥鋪設但路面不算寬且會瞬間陡上,所以前來時務必要小心,由於也是第一次前來也沒什麼把握,看到接近目的地時,就把車停放在路邊再往觀景平台走去。 步行至觀景平台的產業道路上,意外看見幾顆梅花樹,但感覺才陸續要綻放而已。 蜜蜂辛勤著採食花蕊上的花蜜,在花朵之間穿梭著,構成一幅美美的畫面。 老實說剛開始還找不到觀景平台到底在哪?後來才在一處樹叢堆裡發現,但這邊這視野其實沒有很好,因為被前面的樹木遮蔽不少,反而覺得剛走上來的產業道路這段視野還比較好。 由於觀景平台視野不優,所以又往回走到剛剛前來的產業道路上,路上碰到幾顆橘子樹,感覺好橘子好可口。 果實上殘留白白的東西應該是農民在防止果實日燒用的碳酸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粉,清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個人認為這裡最佳攝影位置落在這片種植金棗的產業道路旁。 金棗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 從斜坡的產業道路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從大湖觀景平台所看到的景色,且不會有樹木遮擋的問題,下面還種植了一片金棗。 本來想說拍這片景色應該要用廣角鏡比較適合,但實際發在這場景用中長焦段拍比較好,因為今天的天空較少特色,用中長焦可以局部特寫,避免拍到太多的天空。 這個方向應該是剛剛從蜊埤湖一路過來的景色吧,遠處的山邊都布滿了墓園。 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少用70-200mm長焦鏡頭拍風景這麼久,但是這邊就一整個超適合的啦! 往左邊眺望過去應該依序為頭城、礁溪,俯瞰員山、宜蘭與壯圍。 往右暸望則可以眺望到羅東、冬山、蘇澳,視野還滿廣闊的。 而正前方就是棋盤式的稻田排列景色,只可惜沒看到金黃稻田風光,不然應該會更美的說。 而正前方遠處則可以眺望到龜山島了,以前都不覺得龜山島像隻龜,但從這邊望向龜山島真的像極一隻龜,原來之前看到位置都不對。 這邊還滿適合拍攝日出和夜晚的景色,或許下次有經過這時可以來挑戰看看。 宜蘭地區的稻田一年一作,每年的五月初到六月底為稻子成熟期,所以在這段期...

三峽五寮尖山

不管是在網路旅遊文章分享還是在臉書的動態貼文,多少都遇過有人分享五寮尖山登山的照片和文章,對於山頂上遼闊的視野感到相當嚮往,所以一直把這個景點收入在口袋名單之中,但遲遲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這邊。這次就趁從雲森瀑布回來的途中經過五寮尖山的登山入口,就開始展開一條不歸路阿!